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刘秀
2 . 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述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是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阶级,指出该阶级领导的一个探索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说明其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代表人物

救国探索方案

林则徐、魏源等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洪秀全、洪仁玕等

地上天国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师夷长技以自强

康有为、梁启超等

维新变法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从表中任选两个先进国人救国探索的方案,指出二者之间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子创立儒家的过程看,孔子的学说实际上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和“损益”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既继承和延续了原初的文化,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因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性。儒家学说推行的安家邦和忠孝之道的理念,不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在普通百姓眼里,也契合了长期以来坚固的血缘心理和社会道德上的满足。这种积极、有为的思想,立足现实,为此后世儒家主动吸收其他学派合理的思想,也使儒学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二   和民国初期提倡尊孔的主张相比,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反孔言论无疑是十分激烈的,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他们从本质上是反孔非儒的。这些知识分子并不打算也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决裂,而是采取“重新定位孔学”的方法,即先打破孔子偶像,然后在恢复孔子及其思想的原来面目。在自由、民主等观念日益为现代化作出贡献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为实现救亡图存,重估儒学价值,并推动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出贡献。

——摘编自张卫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态度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早期政治发展概况。梭伦改革如何动摇贵族统治的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东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


(2)材料二作者认为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要评析其观点。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史上两例政治事件加以说明。

材料四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2009《人民日报: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基本框架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6 . “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评述秦灭梁之事曰:“按《春秋》灭梁者,秦也。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沟公宫,亡其自致也。今勤王大众不以击敌,而以治城池。金帛用物不以募战士,而以赂敌国。堂堂大宋,万里幅员,奚至陵藉如此其甚哉!”胡安国意在(  )
A.痛斥秦灭梁的行径B.纠正历史记载错误
C.唤起强国御敌意识D.巩固理学主导地位
2022-04-02更新 | 250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时人对五四运动的评述。这一评述反映出五四运动
A.支持中国代表拒签对日合约B.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C.促使日本改变对华既定决策D.激发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2-01-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主权在民”B.实行三权分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D.总统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021-09-17更新 | 46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后世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宋代社会流动"这一活动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并得出了结论。

材料一   唐人所著的《登科记》,记录了以进士科为主的及第者名录。清人徐松在此基础_上进行考证,编撰了《登科记考》一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依据新出土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证、增补,在其进士及第者之中,可以确定其家庭出身的有1085人。其家庭出身比例如图7所示:


材料二   宋代部分谣谚

谣谚类别引文
富儿更替做经济谣袁采《袁氏世范》: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谣汪洙《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一时同榜用三人政治谣洪迈《容斋续笔》: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间,康公、荆公为相,歧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只重衣衫不重人社会谣普济《五灯会元》: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结论:宋代社会日趋平民化。
(1)从研究宋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