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意蕴深刻。《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材料二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材料三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老子的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说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共同特征。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021-10-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企业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企业单位数/个从业人员/人总产值/万元
1978793977173435953887634
1980757806194230335190782
1982749290207280836494106
19849009812548912510210096
198663549774761955924434887
198877352135703391249929043
199073203575571692170970498
A.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同步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士谱是记载士族门第的凭籍,庶族是不入士流的。但庶族地主为了抬高身价,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降及唐初依然未息。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一开始就提出“质诸史籍,考其真伪”的要求。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初(  )
A.士族权力受到抑制B.庶族政治地位提升
C.门阀观念依然浓厚D.史学重视考据方法
2023-09-19更新 | 484次组卷 | 2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关于解放战争中国民政府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国民党政治统治的腐败,即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肆意发动内战;有的人认为是国民党军事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还有的则认为是国统区经济的崩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新运动开始兴起,尤其是《孔子改制考》发表后,湖南守旧人士叶德辉说:宁可以魏忠贤(明朝宦官,被古代文人视为奸臣代表)配享孔庭,使奸人知特豚之足贵,断不可以康有为扰乱时政,使四境闻鸡犬之不安;其言即有可采,其人必不可用。翰林院大学士王仁俊则指出: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通。否则不出十年,中国就会天下大乱,结局必定落得夷于禽兽。即使有一定新学背景的宋育仁也表示,如果西学、西教统治了中国,那么传统文化就会彻底被推翻,中国的古圣先贤名望全无:中国所谓圣人者,亦无知妄男子耳。

——摘编自张明悟《<格致古微>与西学中源说》

材料二  维新派的成员主要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国内新式企业的创办者、不满足于现状的中小官吏和地方绅士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出身于封建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又涉猎过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个别还有创办和经营新式企业的直接经验。他们在试图解决民族独立问题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时,不会设想采取革命的方法,而倾向于选择改良主义道路。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上层,远远脱离了人民群众。

——摘编自李清纯《略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运动期间国内部分知识分子反对维新运动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并简要评价维新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华远古文化一脉相承B.生产方式影响文化发展
C.西部地区没有文化遗存D.文化分布制约区域经济
8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9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7次组卷 | 6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会要》载:“(先是)都察院请差御史巡盐……不下阁票拟,(皇帝)批答稍误。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细,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加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
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D.皇帝批答需先经内阁票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