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沿用分封制B.推广郡县制
C.采用郡国并行制D.建立省制
2024-04-10更新 | 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抨击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其势日逼,其患日深”,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并呼吁“得其道而顺用之,亦是为中国之利”。他的思想(     
A.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B.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C.全面准确分析了清政府的局势D.意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造
2024-03-31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2024-03-16更新 | 5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三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二)
5 . 棉花和棉纺织业

材料一   元明以前中国的主要衣用植物是丝、麻、葛类,明代(大学衍义朴)记载:“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北宋时期,福北、广东一带棉花种植已十分发达,北宋《文昌杂录》称“闽岭以南多种木棉,土人竞植之”。南宋传到江浙一带,元代的江西、江浙等行省都有种植。到了明代棉花已经在北方黄河流域大量种植,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今河南一带)矣”。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破坏了中国家庭手工业,尤以棉纺织手工业最为典型。当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到机器生产阶段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竞争力便相形见绌。因为洋纱便宜,许多农民购买洋纱代替土纱进行手工织布。1894年,闽粤地区的手纺业“已有如风流云散”,“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得”。洋布在中国的销量也越来越多,缓慢地克服了小生产者的顽强抵抗。洋纱洋布已经逐渐由沿海向边远腹地扩散。19世纪6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只占0.56%,90年代上升到18.94%。洋布在中国年用布总量中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3.2%上升到90年代的13.39%。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用“→”描绘出棉花在中国传播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引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变化并作简要评价这种变化。
2024-03-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48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1年北京市房山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是金代社会军民合一的组织。金太祖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百夫长),10谋克为一猛安(千夫长)。后来,其不仅在女真族推行,也用于金朝境内的契丹人、渤海人、汉人聚居区。省略号处省略的应是(     
A.郡县制度B.行省制度C.南北面官D.猛安谋克
2024-03-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识读下表,分析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政权更迭、混战不息
C.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D.朋党之争和黄巢起义
2024-03-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最能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共同体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A.推行郡县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统一文字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024-03-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024-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3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