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05年前后,上海读书人“穷困者十之七八”,“故凡聪慧子弟悉为商贾”;新军第九镇在南京一带征兵时,“士绅子弟、廪贡、秀才、学堂学生数居大半”。上述现象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冲击B.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C.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D.清朝统治基础的削弱
2 .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清代中叶之前国家的边界大多模糊不清,近代中国转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后,遇到与国外边界产生纠纷的情形。直到清末,清朝才逐渐注重以科学的经纬度来测绘精确的边界地图……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文祥等人认为影响国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比文祥视界更清晰的,则是梁启超、郑观应等人。在梁启超看来,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皇权无法彻底放弃专制而建立近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已摇摇欲坠。1912年初,清帝国“安全体系”彻底崩溃。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党的百年国家安全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建党到改革开放,遵循以军事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其中从建党到建国的28年间,军事革命是党的国家安全思想的核心;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党确立了以军事建设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强调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经济建设服务于军事安全。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十八大,党的国家安全思想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党在十八大以来创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摘编自肖晞、王一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国家安全思想发展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5-22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认识到,必须与赞同变法的官吏联合起来,在朝野上下形成变法的社会“风气”,“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康有为的推动下,1895年8月,翰林学士文廷式组织强学会以“达民情、育人才”,它标志着维新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出版《强学报》,两地的会员有50人左右。1896年1月,慈溪太后下令封闭强学会、但各地的维新运动并未停步不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超过300所。

——摘编自谢景芳、祁冰《文延式与强学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18年1月,胡适、陈独秀等人编辑《新青年》时,开始用白话文发表文章。随后,陈独秀等人创办白话刊物《每周评论》,北大学生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白话杂志。五四运动中,“以白话行文的定期刊物,遍于全国”,共有四百多种。这表明,此时(     
A.民主科学成为社会共识B.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
C.新思潮的社会影响扩大D.国民精神改造任务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40年11月,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在一个决定中说:“广泛地开展边区经济建设,是边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这首先就是为了使边区由半自给自足迅速走上完全自给自足……没有有效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边区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坚持抗战
C.民主联合政府亟待巩固D.陕甘宁边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尼克松就任总统后,结束越战是尼克松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1969年1月12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查默斯·罗伯茨分析道:“竞选运动巴经很清楚地表明,绝大多数美国人要求从越南脱身,”为了能让美国“体面”地从越南问题中解脱出来……美国与中国的和解将会为华盛顿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杠杆。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尼克松和基辛格希望通过利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间的矛盾,以及“与中国和解”所形成的威胁来对苏联进讹诈,这基本上成为尼克松政府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

——摘编自李丹慧《冷战国际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推行“与中国和解”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与中国和解”政策。
2024-05-21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部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初,中央决定派习仲勋主政广东。197867月,他推动广东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面对群众贫困问题,他主张最根本的还是要把生产搞上去,使经济繁荣起来,让外国人进来就看到社会主义的新气象。19794月,他向中央提出,利用广东毗邻港澳和重要侨乡的优势,建立“贸易合作区”,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视。邓小平要求广东大胆实验,创办“出口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经反复调研,习仲勋提出“出口特区”这一名称已不能满足特区发展,有必要改为“经济特区”,获得中央批准。此后,他还推动全国人大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总体性立法,授权广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登记等单行法规。习仲勋后来回忆主政广东经历时,称自己当时的心情“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能先走一步,惧的是担子很重,又没有经验,但“我们确信路是人走出来的”。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习仲勋主政广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仲勋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仲勋主政广东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他根据“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原则制定户籍政策,“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明确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他推动秦孝公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垦荒种田。他还鼓励百姓“修力本业”,增产粮食,“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同时推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农战政策之下,秦国民众“喜农而乐战”,“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但是,农战政策“重农”服务于“重战”,当时秦国即被视为“虎狼之国”。

——据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农战政策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