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1 . 史料中的“公车上书”。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辨析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础。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围绕着上书未达光绪皇帝这个问题,有如下史料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清朝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败的反应。
(2)根据材料一、分析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二、概括茅海建对上书未达光绪皇帝的认识;并谈谈茅海建的论证是否科学合理,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作者意图与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一争论。
2023-12-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2 . 名家辈出,名言流芳,请将思想家和其名言匹配。
思想家
①(       )孔子
②(       )孟子
③(       )老子
④(       )韩非子
名言
A.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B.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2023-11-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天下一统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   广袤的中华大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请结合下图(中国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活动的遗址位于地图中的(     )处附近
A.DB.HC.MD.N
2.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主要盛行于地图中的(     )处附近
A.AB.HC.ID.P
3.在春秋战国的大部分时期中,位于J处附近的重要诸侯国是(     
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位置是图中(     
A.GB.HC.FD.N
2023-11-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若就该提纲展开研究,以下哪些是直接史料?
   
A.西汉司马迁《史记》                                 B.中国邮政《古代思想家-老子》
C.战国商鞅《商君书》                                 D.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
E.清焦秉贞《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直接史料(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2023-11-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材料   (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书·西域传》

1.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
2.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
2023-11-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从哪些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2023-11-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众说汉武帝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之一。

材料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史记·平准书》

材料描述的景象史称什么?是怎样出现的?
2023-11-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二世即位”之谜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为秦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秦二世胡亥究竟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再次引起学界关注,为探讨史事真相,需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遗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二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排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_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_________。(请选择相应字母作答)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梳理材料脉络:按时序列出材料中“二世即位”的关键信息。

3.辨析上述材料,判断其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材料一: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
A.即位说                 B.篡位说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3-11-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发生在(     
A.公元前3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2世纪早期D.公元前2世纪晚期
2.秦始皇在全中国革除的“古人之遗法”,主要包括(     )(双选)
A.贵族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
3.秦始皇创设了哪些“后世之治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积极性?
2023-11-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10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0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2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