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厦门的鼓浪屿在近代逐步沦为列强的公共租界,其遭遇成为近代列强全面入侵中国的缩影。为了反击列强侵略,鼓浪屿人民开展了种种抵抗斗争。(见下表)

沉沦抗争
时间事件背景时间事件抗争方式
1842年之后
鼓浪屿地区,外国侨民大量涌入,洋商、洋货更是比比皆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905年因美国虐待残害华工,鼓浪屿人民愤怒冲击美国领事馆,并割断其国旗旗绳。暴力斗争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进一步提出对厦门的侵略要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23年著名华侨黄奕住筹资金30多万元,创办“商办厦门电话有限公司”,用以改变日本“川北公司”垄断鼓浪屿电话业务的现状。经济斗争
1901年清政府提出优先将鼓浪屿给美国人为租界,美国人并未独占,而是伙同列强共同策划了“鼓浪屿公共租界”事件。1929年林尔嘉是鼓浪屿地区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他在控诉海关税务司的案件中,先是陈述税务司的犯法事实,接着又提出税务司系中国雇佣官员,其所犯罪行当然适用中国法律。

——摘编自肖丽红《近乡情深:深挖地方史,开展“亲民”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摘编表述样式完成①、②两处表格内容的填写,并分析②处斗争方式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综合表格可知,米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人口数(万人)耕地数(万顷)耕地负荷数(人/顷)米价(千文/石)
1734年533.680.06.70.575
1753年1651.483.119.91.012
1784年3283.289.836.61.412
1820年4799.295.050.52.432

A.稻米的产量不断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稻米生产技术的进步D.人口增长较快
3 . 竹枝词是一种与乐、舞相结合的民歌形式。报人蔡寄鸥在民国初年创作了诸多作品,右表为其作品节选,观察表格,最契合其主题的是
女儿竹枝
(24首)
思想解放3首
妆衷新变5首
男女爱情16首
吟昧土风
( 32首)
民风民俗7首
休闲娱乐12首
城市新态13首

A.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B.时代变迁推动移风易俗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社会转型积重难返
2022-04-01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

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政策或实践)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从表格中选择一处中外对应的空白栏,填入同一时间段的两个重要史实,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要求:史实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4-19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西医在中国沿海各大城市传播较快,对中国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则尤中土医工所未逮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憾荡,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来未有之奇变也。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医药改良仿效西法,“请求化学以精泡制”。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2)以“应对挑战一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材料二中的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16更新 | 41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好景不长。有人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如下:

表现说明
有利因素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由于一战爆发,西方各国不可能继续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市场的拓展。
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日本妄图独霸中国,加大对中国侵略,激起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不利因素自然经济的抵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对华侵略加剧一战期间,日本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请依据以上表格,找出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另外两个有利和两个不利条件,并加以说明。
7 . “时空”透视古代中国
(1)将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②儒家文化发源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⑤士大夫政治确立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
①雅克萨之战②宣政院印章③十三行遗址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⑦平定郑氏政权⑧金瓶掣签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2020-03-03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洋务派民用企业大致有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洋务派民用企业(       

民用企业类型

主要涉及行业

典型企业

围绕军事工业需要建立起来的民用企业炼铁、炼钢业以及开矿业等开平煤矿等
筹建时打算既为军事又为民用,后来逐渐转为以民用为主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上海轮船招商局等
与军事基本上没有关系的民用企业棉纺织业等兰州机器织呢局等
A.以抵制列强资本输出为目标B.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C.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旨在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
2024-03-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9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