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所示为明朝中后期江南各府的市镇数量统计情况(单位∶个)。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府别镇数市数市镇合计府别镇数市数市镇合计
应天府171936杭州府311546
镇江府9615绍兴府64450
常州府324375宁波府14041
苏州府45459o金华府46266
松江府A22062温州府1l1829
嘉兴府301343衢州府21113
湖州府18422合计24830588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专业市镇逐渐兴起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2 . 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地区概述
独立型藩镇河朔地区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防遏型藩镇中原地区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行制约作用
防御型藩镇西北边地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财源型藩镇江淮流域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022-03-26更新 | 795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
2022-03-26更新 | 857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所示为毛泽东创作的两首词。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井冈山       
军叫工农革命,               山下旌旗在望,       
旗号镰刀斧头。               山头鼓角相闻。       
匡庐一带不停留,               敌军围困万千重。       
要向潇湘直进。               我自岿然不动。       
地主重重压迫,               早已森严壁垒,       
农民个个同仇。               更加众志成城。       
秋收时节暮云愁,               黄洋界上炮声隆,       
霹雳一声暴动。               报道敌军宵遁。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2022-01-12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14年,习近平在某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说:“该原则生动反快了联合国究章的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该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据此可知,“该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
C.一个中国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
2022-01-1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毛泽东曾指出:“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主义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它有“形式主义看问题”的缺点,即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他认为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历史遗产,“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在此.毛泽东
A.赞扬了新文化运动反侵略的功绩B.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C.反思了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局限性D.强调应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棉花帝国”与“棉铁主义”

材料一   传统的全球棉花种植地带分布在印度河流域、中美洲和非洲东部这三大地区。1794年,英国企业家们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机械化纺纱厂。此后,英国工厂纷纷在美国、中东、印度、埃及、巴西等地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

材料二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三   张謇认为:“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而棉纺织品进口是中国“第一至大之漏卮(比喻利益外溢)”“纺织根本在于棉,故奖励植棉,尤为根本之计划。”“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以为今日国际贸易大宗输入品,以棉为最……查近十年中海关贸易册,棉输入额多至一万八千余万,此乃海关估价,核之市价,近且及倍……欲赢此数万万,当用何法?则惟有并力注重输入额最高之物,为捍卫图存之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至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描绘出18-19世纪英国棉花进口路线示意图。

(2)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和“棉铁主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这段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明朝末年思想启蒙的延续与遗响。思想启蒙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开始对西学输入做出的频繁回应,并孕育出新的观念,与此时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同步发生,形成互动态势。对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情欲生活方式的肯定,构成了反专制的舆论基础,是对近代欧洲人性论解放潮流的呼应。

——摘编自杨念群《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的思想与社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9 . 被邓小南称为揭开宋代政治史奥秘和把握宋代政治制度史精髓关键的祖宗之法,宋太宗将其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对事情长远考虑,提前安排,建立制度,防止隐患)由此可见,祖宗之法的形成是
A.国防建设的需要B.国家现实的需求C.统治危机的表现D.政治成熟的标志
10 . 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有利于
A.整治官场贪腐之风B.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C.压缩地方财权空间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