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 “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围绕“中国近代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1930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县深入群众进行调查走访,撰写了八万余字的《寻乌调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下表为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这一调查内容(       

寻乌县旧有土地关系(一石约等于六十千克粮食作物)

社会地位

每一群体的百分占比

大地主(收租五百石以上)

0.45%

中地主(收租两百到五百石)

0.4%

小地主(收租两百石以下的)

3%

富农(有余钱剩米放债的)

4%

中农(够食不欠债的)

18.255%

贫农(不够食欠债的)

70%

手工工人(各种工匠、船夫、脚夫)

3%

游民(无业的)

1%

雇农(长工及零工)

0.3%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为土地革命展开提供了参考依据
C.有利于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D.确立了党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1年,中央财委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反映出我国(       
A.政府经济管理工作变得轻松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政府注重对经济的微观把控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的水利设施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水利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7 . 下表为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改革的着眼点是(       

时间

主要内容

1982年

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3年

放活农村工商业,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

1984年

疏通流通渠道,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

1985年

取消了统购、统销,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

1986年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
A.平衡城乡发展B.放权让利增强活力
C.发展市场经济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解决军队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由此可知,苏区合作社(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利于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024-03-16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抗战时期,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 到 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这些做法在当时(     
A.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B.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劳动教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