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1 道试题
1 . 汉初,贾谊提出:“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因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贾谊的这一思想(     
A.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B.完全继承了孔子的为政以德学说
C.促使汉初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作出了贡献
2 . 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     
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
C.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面是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对日本731部队在撤退之前毁灭罪证时的场景的描述(局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那座利用特殊钢材和近50 公分厚的水泥墙盖起来的特设监狱,十分牢固……部队人员拿着铁镐和铁锹走进特设监狱单人牢房的一刹那,都吓得呆立不动了……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每个字约为 20厘米见方。监狱里根本无法搞到笔墨,一看便知道那是用鲜血写成的。一个个黑紫色的字迹,像高压电流般地冲击着这些慌忙进行战败处理的731 部队人员的大脑,使他们麻木了
A.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有效证据链B.印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了历史解读D.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4 . 历史考据初探

小彬同学在观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后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相关史料探究。

步骤一   小彬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凸纹玻璃杯·唐
何家村窖藏出土

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唐
法门寺塔出土

绿琉璃瓶·唐
法门寺出土

玻璃高足杯·唐
新疆博物馆藏

步骤二

史料史料   来源史料   类型史料   信息结论

凸纹玻璃杯
唐何家村窖藏出图土呈淡黄色,口径14.1、高9.8厘米;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是中亚玻璃的典型器。异国情调的凸环纹玻璃碗是从伊朗高原输入的萨珊玻璃器。
“窗户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澈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唐)王棨《琉璃窗赋》文献史料玻璃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劫国(今阿富汗),唐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甲、玻璃水精杯各一;玻璃四百九十枚,大者如枣,小者如酸枣。”(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史料   类型阿富汗遣使朝贡,携带玻璃数量较多,种类多样。

步骤三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玻璃器皿的来源,小彬同学又收集到了如下一组材料;

(罗马帝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琥珀、琉璃。……

——《后汉书.西域传》

蜀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璃)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请拟写出两个视角。
示例:从生产工艺技术探究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小彬同学又找到了一些对玻璃器皿记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史料的整理和分析,请帮助他完成步骤二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填写。
(3)根据上述步骤,小彬同学得出了唐朝的玻璃器皿是由域外输入的结论。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严复把自由的概念引入中国,蔡元培在《自题摄影版》中云“山阴蔡元培……志以教育,挽彼沦胥,众难群疑,独立不惧”,可见他也接受了“自由”的观念。……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长时已有“教授治校”的构想,从1917年制定北大《评议会章程》到1919年北大评议会通过《内部组织试行章程》,“教授治校”制度逐渐完善。

制度规定,评议会的评议员从各科学长、教授中选出,每五名选一名;议长由校长担任。评议会的职权包括“校内各机关之设立、废止及变更”“各行政委员之委任”“本校预算”“教授聘任与辞退”“各学科的设立及废止”“讲座的种类”等等。各系成立教授会,教授和讲师均为会员,教授会负责规划本系的教学工作,如课程设置、教科书的采择、教学方法的改良、学生选科的指导和学生成绩的考核等……实行教授治校,就是要以民主的名义,反抗校长独断专行,彻底改变官僚衙门的作风……在校外,它亦有以学术自由的名义对抗政治派系势力对学校的侵入和控制。蔡元培在思想和实践上对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所做的贡献,在中国的大学教育界达到高潮,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沈红梅《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蔡元培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举措,并对其举措进行评析。
2024-06-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辽朝契丹人认为自己直承汉唐谱系,“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而后金人灭辽时宣扬:“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这些都旨在(     
A.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B.彰显政权的正统性
C.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D.继承前代文化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党同志“认识抗日战争没有长期艰苦城市工作的配合,最后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年9月成立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负总责,领导推进敌后城市工作。这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致力于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B.认识到城市对于抗战的重要
C.对民族战争形势认识的深化D.根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则邦本自固。

——吕大钧《民议》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袁采《袁氏世范》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朱熹《四书或问·大学或问》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新变”的背景。
2024-05-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 (单位: %)

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与无党派归侨军队文教科技人员其他
10.204.6521.046.0236.952.455.796.2015.17

表2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 (单位: %)

工人农民企业家领导干部基层干部教授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作家艺术家法律界人士医生金融业人士军人警察运动员
1.011.8820.5441.551.2411.661.711.612.312.590.672.620.4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贾谊分析秦二世而亡时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汉初以此为鉴并获得成功的是(     
A.“扫除烦苛,与民休息”B.设刺史“以六条问事”
C.颁布“推恩令”D.“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2024-05-2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