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但同时赋予时代新任务。该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离不开特色理论的指导
B.特色理论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鲜活的历史使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成就非凡
D.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成熟并非一蹴而就
2024-05-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2 . 据如表可知,我国(     
(单位:万人)
年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20127879653641152251901015429
20168877774392180892188918451
201894240134452196432386820435
A.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B.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唐朝刘禹锡曾描绘福建:“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百姓居住在洞中,“与华言不通”。南宋林尚仁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川奇秀,人物“皆瑰伟俊明”,“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对比上述情景,可以看出(     
A.科举制度的完善B.文化中心的南移C.社会风貌的变革D.基层治理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云南自明朝后期以至清末,纳入征税范围的土地大约一直稳定在约600万亩到约830万亩。清朝时期,云南财政总收入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于田赋,其余则主要来自于盐课和矿课等。这时期的云南(     
A.改土归流顺利推行B.土地问题治理不善
C.农业发展相对缓慢D.政府收入陷入停滞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中国古代史或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人”或“事”。(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准确,表述清晰)
6 . 早期中国纪时,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上述变化说明(     
A.旧的政治秩序已不复存在B.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
C.史书编写风格进一步显现D.农业发展推动纪时体系调整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万国”或“天下万国”逐渐代替“天下”成为时人认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语。进入20世纪后,“世界”和“全球”开始逐步取代“万国”和“五(大)洲”,成为国人描述全球事物的首选术语。描述外部世界词语的不同,体现出(     
A.全球联系的出现B.华夷观念的遗存C.外交活动的频繁D.西风东渐的历程
2024-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85年,甘肃省农村集贸市场发展到八百多个,其中甘谷县每逢集日就有三四万人上街,几乎占到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甘肃省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利用农村集市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宣传,“一人赶集,全家知道,多人赶集,全村知道”。可见,当时的农村集市有利于(       
A.党和国家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萌芽
C.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及时完成
2024-02-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演变使得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首先是中苏关系从分裂到恶化,发展到苏联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还胁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国圈。印度、日本、南朝鲜等国对我国也持敌对态度。1962年后,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

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第三线建设注意不够,一个是对基础工业注意不够。毛泽东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从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这些项目“日后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为何决心要搞三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特点并简要评价三线建设。
2024-01-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蜂拥而至。材料反映出南方该地(       
A.传统经济发生微妙变化B.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风俗民情植入农耕生活
2024-01-30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