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2024-04-09更新 | 1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50次组卷 | 7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万亿元;2022年,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国(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B.推动中美互利共赢
C.数字经济领先全球D.外交范围不断扩大
4 .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性和外资主导性,许多逃避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生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应该,也必须为这些“中国问题”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这说明(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代价承担者B.跨国公司是生态问题罪魁祸首
C.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关联D.人类命运共同体即生态共同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4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数量就从上一年的134.64万户猛增到606.52万户。1997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4039.15万人,比1978年净增42.9%;1999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6247.16亿元,是1978年29.84倍。乡镇企业的发展(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成为乡村工业化的有益探索
C.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冲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史料二   工党政府1945年上台后,把一些工业企业收归国有,付给原企业主巨额赔偿费,成立了有关公司的国家管理局,由政府任命董事,归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工党政府通过8个重要的国有化法令,对英国20%的工商行业进行了国家控制。1945年到1951年英国工党的经济政策,促进了英国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摘编自赵君《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1945-1951)》

史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同样重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史料二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台这些政策的背景。
(3)根据史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前后两种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
2024-02-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万历年间,给事中郝敬曾言:“今海内行钱(铜钱),惟北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清初江南大多地区“即厘数之间,亦皆用银”,而北方五省“收买粮食、布匹、棉花等类,市上俱用钱文”。这种差异说明(     
A.自然环境因素具有决定作用B.北方地区铜资源较南方丰富
C.南北区域贸易规模比较庞大D.经济发展形态影响支付习惯
2024-02-05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共发生了三次显著的演化,总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时间)现代化理论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1949—1964)
工业化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阶段
(1964——1987)
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第三阶段
(1987—2022)
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四阶段
(2022至今)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据张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演化》整理而成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围绕党的现代化理论发展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阶段,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
2024-01-30更新 | 301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宋神宗曾一度打破“文武之别”,允许武官申请考核词赋水平,凡能通过测试者,便可换为文资官衔,并放松了对崇文院馆阁兼职的限制,对边关功臣也授以馆职。宋神宗此举意在(     
A.提倡崇文抑武B.促进阶层流动
C.扩大科举规模D.改变国防颓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