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建国初期的治国理政”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搜集并整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开创新中国治国理政的科学范式


材料二   《人民日报》商业广告抽样分类和统计比较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主义的维度概括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科学范式的内涵。
(2)你认为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人民日报》的商业广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维度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的意义加以阐释。
2022-08-2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编自“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717日)

乙:摘编自193811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丙: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
3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
时间
北方南方
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4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19-20高一上·辽宁朝阳·期中
名校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19-12-03更新 | 823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2-23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12-23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2-23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战绩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现固
2022-09-02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讲)
8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2019-01-30更新 | 74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10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调研人发展状况时代环境
甲同学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
乙同学1915年创办中新纱厂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丙同学1917年并购日资纱厂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
丁同学1936年面粉厂增加到12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