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1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漫画家张乐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见到了很多无依无靠的孩童,由此创造出著名漫画人物“三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与漫画: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材料一   119351937年早期的三毛作品之一《爱国未遂》。三毛见宣传画上老虎吞下中国版图,号召孩子打虎,却被警察关进笼子,笼子上书“捣乱分子,特此示众”。图21946年《三毛从军记》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幅。胜利后的三毛在阵亡将士墓地中,墓地的道路呈现代表胜利的“V”字形。

材料二   当长沙吃紧的时候,宣传队发动对敌宣传,绘制巨大醒目的壁画和日文标语。后来敌人艺术宣传队看到这些画,(日军宣传人员)有若干人被激发了天良而放下画笔黯然回国。由长沙撤退时,国民政府全然不顾宣传队的死活,宣传队只得抛弃了私人物件,背负画稿材料,由田汉先生率领步行撤退。经湘潭到衡山,悲惨情形,莫可言状。这时候的衡阳,因受长沙大火(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发生于19381112日)的影响,人心浮动,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宣传队抵达的第一天就连夜赶制画稿,于第二天开出展览会,以淡静的工作来安定浮动的人心,收效是极大的。

——摘编自张乐平《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

图3长沙大火前夕张乐平在街头绘制抗日大壁画
(1)解读图1蕴含的历史信息,并推测图2中作者的心态和对局势的看法。
(2)有人从成书时间和漫画作品特点等方面评价《三毛从军记》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2024-05-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1年,余所亚创作了漫画《消夏图》,图中人物是国民政府官员。该漫画旨在(     

A.抨击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态度B.反映和平建国已成为人心所向
C.昭示中国抗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D.强调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主张
2024-01-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于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图),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热潮兴起B.西方列强侵略有所放松
C.国内环境较为稳定D.欧洲各国亟需大量物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5 . 如图为漫画《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B.可以佐证当时国民经济发展遭遇挫折
C.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破坏D.证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封建政权性质
2024-04-0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7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1903年、1929年国内画报刊载的夫妻合照漫画。这(     

                 图1                         图2
A.彰显新式服装引起习俗变化B.体现出社会阶级观念淡化
C.说明了传统的观念有所松动D.反映了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2024-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双语学校2024届高三1月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新闻画报中的中国统治者

图1是美国《纽约世界报》关于1896年李鸿章访美的漫画。该报纸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

图2是1911年英国画报对武昌起义的报道,标题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

图3是法国画报报道: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


                  
                       图 1                                      图2                                 图3
围绕“近代西方眼中的中国大人物”这一主题,从三幅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阐述须包含所选近代西方视角、三个中国人物;所举史实须与所选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11-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图是《东方杂志》某一期的封面。封面的漫画中,一名面带忧伤的儿童正用消毒液擦拭着盆中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该漫画意在(       
A.唤醒民众团结抗战的意识B.抨击军阀割据混战的现状
C.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D.批评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023-11-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友》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响力的综合性画报,曾有着“良友遍天下”的美誉。 该画报于 1926年创办于上海,及至1945年停刊,刊行近二十年间出版了 172期,登载漫画多达 614幅。

下列图片是《良友》在1929年第41期刊载的漫画《三时代》(图1)和《世界倒转了》(图中文字为“世界倒转了,所以近代家庭和睦的要诀,在于女司外男司内”)(图2)。

提取材料信息,对漫画塑造的近代女性形象加以阐释。(要求:阐释清楚,论证合理)
2023-11-0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