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如下图所示为公元前186年西汉政府颁行的授田律文(部分)。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大夫五顷,不更四顷(     

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大夫五顷,不更四顷,簪袅三顷,上造二顷,公士一顷半,公卒、士五(伍)、庶人各一顷,司寇、隐官(二者为犯有轻罪的官员)各五十亩。不幸死者,令其后先择田,乃行其余。

A.土地兼并较为严重B.土地私有制尚未确立
C.军功爵制已经废除D.政府控制了大量土地
2023-12-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礼记·冠义》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期,而后礼文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反映了冠礼(     
A.兼具审美和教化功能B.强化家国一体理念
C.是华夏族男子成人礼D.为贵族集团所专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社会各界达成抗日共识
B.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C.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2023-01-15更新 | 290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4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谕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闭关锁国政策依然未打破B.已经设立了专门外交机构
C.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D.彻底抛弃传统的外交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该战役属于(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022-11-17更新 | 735次组卷 | 2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899次组卷 | 3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8 . 唐代的魔术被称为“幻术”,是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胡”文化,《旧唐书·音乐志》中有“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记载。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
C.唐代文化娱乐形式多样D.中国世界影响力达到全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0年,南京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58个宣传队、派出两辆巡回宣传车,进行卫生防疫宣传,并举行了44次集体游行,举办了历时12天的卫生展览,开展卫生讲座147场,卫生宣讲334次。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权(     
A.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B.注重加强公共卫生的建设
C.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D.善于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41次组卷 | 3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