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中,最能正确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A. B.C.D.
2 . 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认为,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要严君子、小人之辨”,还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张。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B.尚未摆脱传统思想范畴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2024-03-25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5题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危机(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杜北乡上京村东,寺中保留着一幅珍贵的明代壁画。壁画将肩扛竹竿的盲人卜者、摇着货郎鼓的货郎、身强力壮的泥瓦匠,以及两个儿童描绘得活灵活现。该壁画(     
A.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B.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提供可靠资料
C.以通俗易懂的内容表现佛教本土化趋势
D.以浓郁的世俗韵味迎合市民的文化需求
5 . 孟子主张“仁政”,将道德标准建立在利益追求之前,并以鱼与熊掌为例,宣扬舍生取义;商鞅主张“耕战”,并以实利的诱惑、严密的法制和严厉的刑罚将人民强行导向务农与作战。二人的主张均蕴含了(     
A.儒法思想融合的趋势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C.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D.“民为邦本”的理论预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这些考古发现和传说反映出(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C.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D.夷夏有别观念的形成
7 . 1911年,《申报》上出现了第一个汽车销售广告——施突的贝克尔机器车。1921年2月8日,《申报》上出现了汽车出租广告和汽车修理广告。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民众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
C.外资垄断交通行业D.汽车改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
8 . 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针对景教等外来宗教,唐太宗下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这反映出唐朝(     
A.家伦理观念受到冲击B.胡汉民族差别淡化
C.三教合一趋势得到认可D.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但辽兴宗以后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朝自熙宗以后也自认“中华”,多次讨论德运问题,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这体现出(     
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
C.北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