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7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17次组卷 | 80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2次组卷 | 143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南朝梁武帝崇奉道教,重用炼丹师阿弘景等人;同时,他又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寺庙;他还撰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儒学著作二百余卷。这说明梁武帝时期
A.佛道儒三教并列为统治思想B.社会主流思想受到挑战
C.开始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统治政策随国情变化而调整
4 . 在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然而,西周中后期五祀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中却有了贵族间进行土地买卖、转让的记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动摇
C.地权出现下移趋势D.王室对土地失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礼乐森严,祭礼、丧礼、朝观,皆是在席上行跪坐礼,放置于席上的饮食器皿如茶壶等,其造型一般是矮圆的。宋代“席地而坐”普遍被“垂足而坐”代替,茶壶等器皿的造型逐渐变得修长,把手也逐渐加大。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推动私营手工业发展B.西周宗法制度逐渐瓦解
C.手工业生产受到生活方式影响D.中央集权呈现强化趋势
6 . 西周初年,史籍中未见土地买卖的记载,但西周中期以后,史籍中关于西周贵族夺田、争田、取田的记载却不断增多。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中期以后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土地私有化的社会趋势
C.土地可以自由买卖D.周王失去对土地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的公羊学派继承孟子的“用夏变夷”,创立了夷与夏可以互变的可变体系;儒家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万物生成变化的过程,创立了以“天命道德”为核心的宇宙观。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B.形成对立转化的辩证体系
C.思想同中求异的发展趋势D.文化多元一体的兼容特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权结构示意图。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决军国大政的权力机关,必须宰相才能参加。到宋代时,明确规定御前会议必须有皇帝参加。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中央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趋势D.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色彩
10 . 开元十一年,“张说奏改政事堂曰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其政事堂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部分由宰相直接裁决的政务公文书,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就是判四方之事的堂案和处分百司的堂贴。这反映出唐中后期(     
A.三省体制日益完备B.相权膨胀,严重威胁皇权
C.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D.中书门下变成宰相施政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