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认为“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2 .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趋势加强B.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
C.铁犁牛耕的使用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3 . 周代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如管仲被齐桓公立为相,拜仲父,是以才得拜,以功得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B.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
C.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D.社会转型趋势已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灵活、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的潜移默化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D.西学东渐的广泛传播
22-23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积极开拓疆域B.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C.北方气候条件恶化D.陆上丝绸之路开辟
2023-06-09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战争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这种变化(     
A.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B.保存了贵族的经济实力
C.源于分封制的日渐破坏D.促进了民本思想的萌生
2023-02-1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天”成为周王解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最高依据。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B.敬天法祖观念的浓厚
C.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D.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变
9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17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冲刺复习专项训练试题(二)
10 . 唐、宋地方监察制度变迁表(部分)
设置特点
唐朝“因山川形便”而设,从初期的巡察使、按察使,最后变为节度使,无所不领。
宋朝“以天下土地形势”而设,跨越山水,互相渗透,近割远连。

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B.首次实现了按地理进行区划
C.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D.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2022-02-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