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8 道试题
1 . 就1911年11月浙江光复以来基本可考的44个州县民事长的身份来看,由本县士绅担任的有19人,其中旧官僚15人,而革命党人当选的仅为2人,其余民事长身份不详。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     
A.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B.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遭到封建势力破坏
2 . 明代江西省抚州府商人吴嘉庆家境颇为富裕,却依然让其子吴郁文外出经商,并告诫其子道:“四川成都最好卖机布,汝可将本银一百两往福建收买机布,到川发卖,不消一年,可以回矣。”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地域性商帮出现
C.重农抑商政策废弛D.重利轻义观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朝,竹纸和楮纸大放异彩,克服了以往纸张的某些缺陷,竹纸更是被誉为造纸史的新纪元。楮纸在官用纸上占据主导地位,如赦纸、札纸、纸币、抄引等皆由楮纸制成。竹纸因轻、薄、耐久、白皙、价廉等特点取代藤麻纸,在书法、绘画、印书等用途上熠熠生辉。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阶层的崛起B.造纸技术得到发展C.科举制度的兴盛D.雕版印刷术的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金朝猛安谋克的编制,实际是将已经存在的认同单位——传统的部族改造为新建立的金政权的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这既是对此前女真人认同的认可,又体现着以地缘组织人民。金朝的这一做法(     
A.构建了政权的法理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C.体现出鲜明的国家特征D.彰显出儒家文化的影响
5 . 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主张实行“盐铁皆归于民”的政策。西汉哀帝时期,大司马师丹指出“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主张恢复井田制以缓解农民“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这些主张(     
A.蕴含了重农抑商的意识B.克服了土地兼并的弊端
C.反映了厚古薄今的观念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6 . 秦朝在岭南地区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利用其首领即“臣邦君长”对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有些地区还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且以其故俗治”。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治理比较灵活B.民族关系有待加强
C.地方势力较为强大D.郡县制度推行受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著《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神宗死后,王安石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南宋理宗时期,王学被视为邪说,理宗以周敦颐、张载、程颍、程颐、朱熹五人从祀太庙,削除王安石从祀资格。这反映出宋代(     
A.儒学改造自身以适应现实变化B.理学是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
C.学术分歧决定王朝的政治走向D.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面为1918年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少年月刊》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应该注重“人的生活问题”——精神的与物质的,换句话说,就是惠样适应环境的问题。我以为“少年中国”的少年要有三种新生活;创造的生活;社会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若不彻底使一般人了解社会的生活之意义,永远不能达到民主主义的目的。这表明该学会认识到( )
A.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B.人的觉醒和社会改造的必要性
C.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进步D.青年学生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太平军从湖北进军南京的路上,“不信诸神及浮屠氏,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占领南京后,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一切“妖书邪说”均不得买卖藏读,同时大量印刷《天条书》等书籍,要求官民仔细阅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民众的反封建需求B.践行新的文化政策
C.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破除宗教神学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礼仪受国家实力影响B.礼乐观念仍具现实影响力
C.士阶层文化素养普遍较高D.治国理念愈加注重务实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