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春秋战国时期____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____运动。
(2)为新型的___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成为后世____的源头活水。
2022-09-1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22-23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2 .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____”,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____来治理国家
②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___,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2)孔子教育方面的显著成就
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____的发展
②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____的经典
③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____》当中
2022-08-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百家争鸣
历史背景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____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思想文化____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重要派别儒家孟子:人性善,孟子提倡____,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____思想的光辉;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荀子:人性____,主张隆礼重法;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以____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邹衍:五行间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相生相胜”,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墨子:节俭、________、“尚贤”
法家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____
影响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____运动
不仅为新兴的____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2022-10-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4 . 积极意义
(1)地位: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2)政治:这次革命推翻了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____政体。
(3)思想:传播了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解放,促使社会____、思想文化和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____的藩篱。
(4)经济:打击了____在华势力,为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2-08-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5 . 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
(1)春秋:孔子和老子(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派别

代表

主张

儒家

孔子

政治: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秩序:__________
教育:创办_____,有教无类;文化:整理五经;
言论:《论语》

道家

老子

唯物论:道为本原,天人合一;
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主张:__________,小国寡民

(2)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派别

代表

主张

性质

影响

儒家

孟子

人性本善,提倡“_____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荀子

人性本恶,隆__________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之间相生相胜,是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

墨子

代表平民,提倡__________、非攻,用人尚贤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控制臣民,中央集权

2022-09-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6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结果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影响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败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022-09-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一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7 . 【阶段特征】
政治政治格局____逐步走向____
①北宋与________的对峙。
②南宋与________对峙。
③元朝统一
问题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各种社会问题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①北宋:____、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②元:进行有效的____治理,行省和边疆治理
影响成效隐患并存,影响深远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①民族融合渠道:
____、遣史、____、经贸、____
②元朝出现新的民族:____
是中华民族____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
经济经济结构农工商水平超越前代表现自耕农衰退
民营手工业发展
对外贸易繁荣
经济格局南宋时,____完成。
元朝时,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交通运输、人口分布、人才结构、教育状况、民族关系、生态环境
社会流动____淡化
②社会成员地位趋于____
③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____
原因____政策变化。
____发展。
____制度调整。
④社会动荡。
____的衰落
思想科技科技文明成绩突出对世界进步有重要作用活字印刷、指南针、航海、火器
思想重塑____秩序
树立基本价值观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文学艺术文学出现新题材、世俗文学兴盛
艺术成就高
话本、宋词、元曲、杂居、书法

2022-12-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6宋元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8 . 春秋时期社会变化:
(1)经济发展:________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2)王室衰微:社会经济发展使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________制出现,________制瓦解,________地位下降,出现了________的局面。
(3)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春秋时期________衰微、________势力强大,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________”的名义,争夺对诸侯国的控制权。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重重________;加快了中国________的步伐。促进了民族________,产生了________认同观念,________族成为更加稳固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2022-11-0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
9 . 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
(1)政治:推翻了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传播了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2022-10-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知识点
局部侵华
(1)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________,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________。说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表现
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标志着中国________的开始。
②1931年9月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进一步占领整个东北。
③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________挑起侵略战争。________。淞沪抗战
④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________
⑤华北事变:________,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其目的就是灭亡中国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
②国民政府________。置民族危亡不顾,充分暴露了其反动的本质
(2)表现
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1933年,________。长城抗战
③1936年,________发展到3万余人,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高潮: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救国主张,________。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救亡运动
新高潮的到来
________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
①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________的方针。
③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________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________
(3)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影响
________,促进了中共中央________方针的实现。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②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________
中共对蒋政策变化: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2022-10-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