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思想史上,理欲观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先秦孟子提倡寡欲,用道义来限制人们的私欲;北宋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至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朝廷的穷奢极欲,地方官吏贪贿日盛,社会纲常日渐败坏,使得朱熹推出了一套新的理欲观。其中,朱熹认为“理”是道德本体与原则,而君臣、父子、夫妇则是千古不灭的伦理。朱熹肯定了人之合理的欲望,认为人性本善,但因受利所蒙蔽,违反恻隐之心,以致违背天理,而过度的欲望使是人心之病害,是需要去除的,以恢复本然的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马毓璘《试析朱熹的理欲观》

材料二李贽曾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说的“私”是指百姓的自然之欲,并将这种自然之欲等同天理良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这种物欲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人人皆俱的自然属性,正求“富贵利达”是人的普遍本性。私欲正体现了人的真性情,人们追求私利的无限热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私欲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潭兵《两种理欲观的时峙—王夫之批判李资的根源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欲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理欲观与朱熹理欲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李贽理欲观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本身并没有为中国提供足够的实行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条件和理论条件。但是,时代和环境客观上促使中国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只能选择社会主义作为未来国家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共产党在远东各国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努力和中国少数激进知识分子急于尽快从根本上改造社会的愿望,就不可避免地结合起来了。来自俄国的理论、经验和援助显然大大地满足了中国共产主义者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要,使他们能够运用主观的力量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和组织。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

材料二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莫斯科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城市暴动,但接连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1928年1月23日,朱德和陈毅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他们合并后的部队组成了红四军,以朱德为司令,毛泽东为党代表。从此,诞生了闻名遐迩的朱毛领导。同年7月,他们将司令部迁到江西瑞金,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苏维埃政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中国国情与道路探索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到80年代初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8-24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并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娱乐行业,占卜、典当、彩帛、瓦肆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1201年,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吸引外地游客来此游乐。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据统计,明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316个市镇,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大批市镇是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联系的纽带。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明中期以后,还出现了专业市镇比如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到清代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开封商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市镇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在宋学中取得了独尊地位以后,理学家及其信徒在政治上把持了仕途要津,他们因循守旧,反对任何革新,“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取得了垄断地位,朱熹所撰之《四书集注》逐渐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士人“务自立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是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6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图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输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草益顿,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

材料二 下表是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任职情况

代表奕䜣(满)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左宗棠
职务领班总理
衙门大臣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
北洋通商大臣
两江总督
南洋大臣
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
闽浙总督
陕甘总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曾国藩提出该奏折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的特点,并分析指出这些特点有何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分封制较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有何不同。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