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说明材料一中“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2)阐释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从时间、空间以及数量等角度展开)。
(2)阐释导致上述变化的历史原因。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健全和巩固新建的政权。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税制度进行改进。秦代建立的赋税徭役并行制,是以田租、口赋和其他杂税为三大支柱,并辅以徭役制度等,……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

——摘编自易述程《古代税赋——历代赋税与劳役制度》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农民的大量逃亡,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乏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摘编自梁方仲《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材料三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赋役制度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王朝“重大调整”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并分析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摊丁入亩”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说明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材料一   湖北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的基础上,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开展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到19529月,武昌县发展到了39个互助组,共217户。1953年冬前增长到69个,共366户。1954年冬到1955年春,武昌县合作社发展到156个(自发组织起来合作社58600多户),共3328户。到1955年冬,武昌县就建立了1308个合作社,组织农户51898户,占总农户的76%。同时,试办了三个高级社。1956年,高级社发展到459个,加上初级社,入社农户已达到60831户,占总农户的90.43%。1957年时,初级社全部升格为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37%。

——摘编自张丽《湖北武昌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88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开了帷幕。继槐川人民公社建立后,9月上旬秦安县便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因此秦安人民满怀希望、支持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迅速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昌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安县人民公社迅速建立的原因,并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启示。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摘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努力。(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3)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于“秀才”“进士”外,另设“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制科”诸科,以选拔法律、文字、数学诸等人才而任于部、寺等专业行政机构,为王朝构成强有力的技术官僚体系。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朝除“进士”之外,设“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制举”诸科。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贡院举行。会试是礼部主持的中央考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主要考试内容是“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摘编自王日根《明清科举制度与文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和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弊端。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党史学习教育,以“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大努力。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军事思想】

材料一   进攻与防御是达成战争的军事目的的两种基本手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由于缺少战略进攻的条件,必须选择积极防御开展战役、战术上的进攻并适时将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由于敌我强弱对比的巨大悬殊,立足弱势、以劣势准备战胜强大敌人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消耗,并配合以战役上的速决歼灭。

事实上,毛泽东一直认为,速决战、歼灭战是战争的上策,也是应该努力争取的作战方法,但必须依据客观条件来确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战略上持久消耗的必要性,把通过积极防御实现持久消耗作为基本的战略方针。把战略上的持久消耗与战役中的速决歼灭辩证统一起来,才能与速胜论的主观主义和失败论的悲观主义区别开来。

——摘自刘林元《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38年毛泽东主张持久战的合理性。
(2)以解放战争为例,指出解放军“适时将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的标志,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转变的条件。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