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签订和约),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20世纪初,孙中山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兴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观诸国之海军表,其国力竞争之消息,可以默喻矣。”他还指出,国家生存要素为土地、人民、主权。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的土地包括领海,认为海才是国的界境。因此,他积极呼吁政府向西方国家订购“各项海陆空新式武器”,聘请外国军事专家来华教练我国海陆空军学生,以建立强大的海军。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孙中山便向国人大声疾呼;最先可以灭亡中国的是日本。为此,他在捍卫海权的宣传中,常以日本帝国主义为未来的假想敌,从国家战吆上唤起人们的警觉。

——摘编自《“海洋梦”系列丛书·走向深蓝中国海洋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源海防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海防思想与孙中山海防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海防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2024-03-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2.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摘自1929年《兴国县土地法》

材料二   1937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这一土地政策是符合中国共产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积极的、有原则的让步,完全符合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页川《简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并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法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农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把土地“恩赐”给农民。但是,大纲中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的办法,不仅导致许多地区土改出现“左”倾错误,中农的利益也大受侵犯,因此,后来在新区和全国范围内土改时即加以改变。

——摘编自韩广富曹希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出现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历史意义。
2024-02-2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僧一行,俗姓张,父亲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少时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拜访道士尹崇,借阅《太玄经》数日,撰写《大衍玄图》和《义决》。武则天主政时期,一行为避祸出家为僧,隐居嵩山,拒绝征召,后前往荆州当阳山学习梵律。开元五年(717年),一行被其族叔强行带到长安,玄宗多次向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当时的历法在推算天象方面渐渐出现偏差,玄宗命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编订新历法;另派人制作黄道游仪,观测天象,与一行的研究互证。一行取《周易》“大衍之数”之名,主持编订《开元大衍历经》。一行去世时,玄宗赐给他“大慧禅师”的谥号。

——摘编自刘晌等《旧唐书》等

材料二   至元十六年(1279年),经元世祖批允,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并根据观测结果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其对地球自转周期的计算与现代值只差26秒。郭守敬还擅长制造仪器,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候极仪、景符等13种天文仪器。其中,简仪就是他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而成的;景符则是郭守敬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改制成的测影器具,它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

——摘编自李兴濂《郭守敬:七百年前的中国科学之星》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唐代前期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僧一行和郭守敬对天文学的贡献,并说明他们能够作出贡献共同的有利条件。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很多体育口号,体育口号的变化是体育事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体育口号
1952毛泽东为中华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71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周恩来在接见即将出征的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
1981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战胜韩国队,北大学子闻此消息,在未名湖畔庆祝游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1997江泽民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追求、体育强国之路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在第13届全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体育应当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一个“体育强国”仅在竞技赛场上逞英豪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要有健康的人民,人民健康是强大综合国力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全民健康被提到了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高慧妮《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从表中任选一句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初年政府与少数民族交往的部分史实

时间事件
武德四年(621 年)李靖“度岭至桂州(今广西桂林),遣人分道招抚”
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灭亡,其所属部落纷纷附唐,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内附各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河北北部),西至灵州(今宁夏境)沿长城一线的广大地区,并设置都督府进行治理
贞观六年(632 年)在隋朝基础上设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
贞观九年(635 年)唐太宗在多次抚谕吐谷浑汗国失败后,以李靖、侯君集为将,率兵武力打击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640 年)国子学“增筑学舍千二百间”,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
贞观十五年(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开创了汉藏通婚先例,为世人所颂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政府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政府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意义。
2024-01-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逐步深入,小生产者分化加速,劳动力变为商品、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已经具备等情况下,机器大生产的军用工厂不可能没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洋务派认为向外洋购买军火价值太贵,为了得到廉价的军火,所以自己创办工厂,而在生产中尽可能降低费用,使军用产品“核价尚廉”。这说明价值规律在军火工业的创办和生产过程中是起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产品披上商品外衣价值,就有变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的可能。事实上,清政府从军工厂调拨给各军营的军火是计价的,计价就具有商品的性质。此外,这些近代军火工厂所使用的工人,在一开始多数是雇用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其中有的还是从外国工厂雇来的技工。

——摘编自夏东元《略论洋务运动》

材料二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开办的煤矿中最有成绩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需煤量大增,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等筹办开平煤矿,规定为官督商办,拟募集股本80万两,但商人愿募者极少,结果还是借大量官款,买地建房,向外国订购机器,按法开采,1878年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开平煤矿开始产煤,日产量为五六百吨,到1894年增至1500吨,并迅速地占领天津煤炭市场,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唐廷枢死后,矿务局经营日渐腐败,大借外情,到1900年,英国侵略者通过欺骗讹诈手段,取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财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军用企业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开平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意义。
2023-12-28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了一套官僚机构,负责管理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监察各方面的工作。地方上也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管理。这一套官僚系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它对全国的农业、工商业活动都要进行干预、督导;它负责全国道路交通的维持与管理;它对全国的人口、土地都要登记,逐级上报,以便为向百姓征收赋税提供根据;它征收全国的农业税、人口税、工商业交易税等维持皇室、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它还自己经营庞大的农业、工商业以补充开支,它保持着庞大的军队,以保卫国家,进行扩张、维持社会治安;它还关注公众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以使整个社会和谐安定。但我们并不能像一些西方史学家那样认为古代中国的国家权力是压倒一切的,事实上,在国家机器之外,人民依旧有广大的活动空间,而国家管理职能的施行,也是在社会的组织基础上实现的。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清代,朝廷最为关注的,是如何维持自身的权力。为了赢得汉人的善意和承认,清政府决意与中国传统秩序打成一片,保留了明朝的政体和社会制度,采纳理学为官方哲学,并吸纳汉人加入官僚机构,以一种二元首长体制的形式与满人共事。另一方面,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按: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顺治朝就开始有文字狱,思想钳制历朝历代为常态化),惩罚讥讽异族统治的人;设立宗人府,监督满族显贵的出身、受业和婚姻;禁止满汉通婚,并严禁汉人迁居满洲,通过这些措施,努力维护满族的种族特性。为适应某些特殊的需要,清政府也设立了一些新的政府部门,如在1638年建立理藩院来管辖有关西藏、蒙古等民族事务;1729年设立军机处,使决策过程集中化;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来掌管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为镇压叛乱并扩展疆土,清政府向遥远的边疆发动了多次军事征讨,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疆域第二大的王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秦帝国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机构有哪些作用。
(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清朝维护统治的措施。
2023-12-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立国不过三十余年,二世而亡,后人多归咎于炀帝,其实这种统治危机早在隋文帝时期已露端倪。 隋朝立国初年全国人口仅有360余万户,北部边境长期面临着强大突厥王朝的威胁,为此,隋文帝多次构建长城以防御突厥入侵,如开皇五年(585年)“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驻长城,绵亘七百里”,开皇六年又“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 由于南北朝时期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君臣之间大规模的相互屠杀所留下的阴影,隋文帝对任何人都是非常不信任的,他将重法作为威慑统治阶级内部的重要手段,规定“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死,行署取一钱,闻到不告言者,坐至死”,这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恐慌。

——摘编自王垒《试析隋文帝治世下潜伏的危机》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表现出了历代帝王中罕见的政治素养。 他励精图治,在当时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统一了国家,并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既安,四方自服”的相当稳定、和谐的“治世”。

——摘编自零月莹《浅谈“贞观之治”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时期的统治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对“贞观之治”的看法。
2023-12-21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