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人口与经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307311年),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755763年),第三次是“靖康之变”(1127年)。这几次南迁都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在求生的欲望下,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徙。而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期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

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人。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等

材料二   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内迁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内迁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2024-05-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奋斗,旨在建立一个新中国,包括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942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

1944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

1945年,毛泽东又在党的七大强调,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包括着民族文化的灾难。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19499月,毛泽东在杜论《六评白皮书》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革命文化的意义,
2024-05-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图片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时期,说明判断的理由。
(2)概括图4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024-05-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进的时代·时代中的思想

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最初的根本出发点即是维护民国来之不易的共和国体。随后,陈独秀提出国民应“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和“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他在被后世认作《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提到:“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摘编自赵菲《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以政治思想与文化主张为中心》

(1)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陈独秀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新模拟(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集结于豫皖边境地区的新四军第4支队于512日起进至巢县以南,7月间袭击运漕地区伪军,10月下旬攻克庐江、无为二县城。11月,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渡江北上,抵达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担负皖中抗战任务。

至1938年10月,新四军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7日,镇江、句容、丹阳、金坛4县抗敌总会以茅麓茶叶公司经理、当地自卫队负责人纪振纲为主任,进步人士樊玉琳、新四军第1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为副主任。8月,江宁、当涂、溧水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以著名绅士叶文明为主任,国民党员张干农、新四军干部夏定才为副主任。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四军抗战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四军抗战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贵州,就农业经营方式看,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形式。农民劳动时间很长,“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论寒暑,终年在田里干活,劳动强度极大,但生产效率很低。种植作物以粮食为主。为了缴纳苛捐杂税和生活所需,全家在农忙之余,还得辛勤地投入农副业的生产,纺纱织布在农村占很大的比重。乌江和都柳江沿岸、北盘江下游、赤水河和铜仁、都匀等地区都产棉花,妇女皆能纺绩织維。兴义大山,家家织布、染布、卖布。随着洋纱的输入,较多的农家都用旧机织一尺二寸宽面的白布,出售于场期或城镇。

——摘编自胡克敏《贵州军阀统治时期的农业》

材料二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人逐渐增加,代表商人利益的组织应运而生。1912年,贵阳成立“贵州省城总商会”,设会长副会长各一人,由工商业者中有威望的人担任;会董数人,在各帮各行中物色热心公益者来担任。其任务是帮助统治者派捐筹款,调解各会员间的纠纷与争执,发行钱票等。1930年,总商会改组为“贵阳县商会”,各行的同业公会为商会的基层组织。县商会的任务包括为军阀筹捐派款、评议税收、调解会员的纠纷、向统治者反映商人的诉求等。

——摘编自胡克敏《贵州军阀统治时期的商业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贵州城乡经济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贵州城乡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某一制度,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制度的作用?
2024-04-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957年中国举办的重要经济贸易展览会简表

名称

地点

时间

概况

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

北京

195447

展出王崇伦创造的万能工具胎等,观众有36.4万人

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展览会

北京

195411

展品有农具、竹藤柳草编织、特种工艺等六大类,共计2000多种

西藏第一次国产商品展览会

拉萨

19563

展览出4000多种国产商品,接待了观众3.7万人

日用工业品质量展览会

北京

19567

参观的人数达19万,参观者向展览会提出了5000多条意见

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广州

195611月至19571

展出4.9万多件展品,接待了95万国内观众,同外商达成2000万英镑的交易

——摘编自夏松涛、强蓓《新中国展览业的肇始、成就及其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意义。
2024-03-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