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Leech”。(John即“约翰牛”,英国的戏称,Leech的英文意思是榨取脂膏、吸血)。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

漫画中的TREATY是哪一条约?列出其主要内容。

2018-05-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2 .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6撰写解说词。
2024-03-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疆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下面为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4-01-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条约性质?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4)从图一到图三三次不平等条约签订过程中经历了中国人民的些反抗?
2024-03-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甲:九一八事变

   

乙:华北事变

   

丙:八一宣言

   

丁:瓦窑堡会议

图1

材料二 图2所示人物,左边一位被周恩来赞誉“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右边一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图2
(1)根据材料一,请任选两幅图说明它们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逻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位被称为英雄的理由。
2024-01-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悬臂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中期被迫长征的原因?并指出材料二中“分水岭”的具体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7 .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二   “……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今通商之地日益多,占地之谋日益甚,非自辟华市以清其限制,则官司隔膜无可稽查……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

——维新志士陈炽《大兴商埠说》

材料三   1898年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主张“自开商埠”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概括维新志士与清廷主张“自开商埠”的相同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邮票之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邮票之二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共一大上海会议会址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文献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