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2 .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之结果。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与民族扩张,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解。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90年代

戊戌变法运动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光绪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学者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并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文学等
(2)概括上述表格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并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石、骨、蚌器农具开始逐渐为铁器农具所取代。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葬出土的179件铁器中,包括:犁4件,镢4件,锄36件,铲10件,镰1件。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由于传统选种技术的发展,培育新品种的速度加快,明代中后期的水稻品种已相当丰富,南直隶……浙江等地的水稻品种已有三十八个,不少属于优良品种。此外,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南方部分农民还因地制宜,采用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办法,形成了一种较有特色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巧妙利用水陆资源和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互养关系,把土地利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土地制度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后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领域的变化对商业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
19001901德国等8《辛丑条约》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022-08-20更新 | 96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前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帝即位之际问题很多,如臣重君轻、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汉文帝采取了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理国家。在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他鼓励老百姓勤劳耕作,采取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和宽简行政、平狱缓刑的措施,凡事尽量做到温和、宽厚,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言行方面服从统治,而且要在内心顺服。于是,他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汉文帝用武力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了国家安定,有效保障了其治国政策的顺利推行。三种思想和实践相互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汉文帝仁君形象和西汉文景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材料二:“河西”一般指黄河以西。汉代河西范围包括河西走廊和走廊两侧的山地和沙漠草原地区,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控大漠,东接黄河,是长安、洛阳的战略屏障。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夺河西,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同时设置属国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在河西设立许多关塞亭障,并设有大量的邮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另外,通过河西官吏推行教化,整改陋俗,推广儒学文化,加深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巩固了汉代西北边疆。

——摘编自何静苗《汉代河西治理研究》

材料三:下表内容为秦末、东汉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状况

时期政治状况
秦末

秦始皇大兴土木,漠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东汉后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相互争斗;正直的士大夫抵制外戚宦官专权,出现“党锢之祸”;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汉文帝治国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汉文帝的治国思想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河西开发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简要说明造成该时期政局动荡的原因。
2023-12-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023-11-13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如下表。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事件
1688年通过光荣革命,结束专制统治。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
18世纪中期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1760年托利党逐步成为执政党,改变了辉格党长期执政的局面。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根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古代雅典与近代西方民主形式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变革进程的特点,并指出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
2023-08-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摘编自《宋史》《宋会要辑稿》《萍洲可谈》等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科举出身荫补出身其他
尚书左选925138086
尚书右选7721051684
侍郎左选94586926622
侍郎右选415117023484

注:荫补出身是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属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摘编自《宋史》


(1)流动性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经济、社会流动性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社会的流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