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黑水府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龙泉府 在今黑龙江宁安
回鹘牙帐 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羊苴咩城 在今云南大理
长安 在今陕西西安
洛阳 在今河南洛阳
逻些 在今西藏拉萨
流求 今台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后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试总结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手段。(至少两种)。
2023-10-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新得天下也

——孟子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修用则伤时,伤时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兵,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认为君臣之间“利害有反”,必然要争权夺利,“上下一日百战”,因而君主必须对臣下用“术”来“探其怀,夺之威”。韩非主张从基层逐步提拔有实际经验而又经过考验的人,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官职越大,政事治理得越好,这就是“王之道也”。韩非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还主张:“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强不塞(闭塞)者王。”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6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7 . 地方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推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给西汉带来了怎样的政治问题?后来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2019-06-08更新 | 5239次组卷 | 38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既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本日公准曹汝霖辞职,似此可以谢国人乎?……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

——天津总商会急电


材料四: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
材料五:运动期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1)阅读材料,此次风潮是指近代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引起此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材料看,参加这次风潮的都有哪些人?说明了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分析这次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这场运动与我们今天哪个节日有关?今天我们纪念它有何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