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治重心由周天子逐渐转移到公室、卿大夫集团。以统治阶级“内争”为特色的社会秩序急剧变动,最终造成了社会结构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极化。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礼之用,和为贵。”“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主张相应的学派,简述这些主张共同宣示的理念。
2023-11-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读下列两幅秦统一前后时期的形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条件。
(2)秦统一后如此广阔的疆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及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1-01-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是当前的一个理论热点。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从普通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动力还是从中国梦的重要目标而言,它都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孙来斌《中国梦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光明网


(1)结合必修三所学内容,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2)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各举一例说明。
2020-11-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020-10-21更新 | 570次组卷 | 2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图示和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如图片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体现的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四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图五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概述图六所示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4)图七是中国人民多年追求民主的结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它规定和确立了新中国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得票相近。


(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风起云涌。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简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2019-12-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杜维明:“五四”知识精英对儒学的创造转化有极大贡献。但对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全盘否定,把一个民族的没落,全归结在儒家文化头上,有些粗鲁。不能平心静气地判断传统核心价值的优质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样残酷。当时的精英认为激烈批评传统文化,即能为学习西方创造条件,还认为西化了,就充分现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识人也知道,这种极端心态必须超越。

袁伟时: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运动应肯定仁、义、礼、智、信,我赞同,但想补充,五常的道德规范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摘编自《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杜维明VS袁伟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杜维明与袁伟时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2019-12-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相关规定,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贫苦读书人等。


(1)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明清时期救济方式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救济制度之目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到削弱的原因?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指的是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雍正帝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2019-10-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