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外交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向中国提供贷款、派遣专家、提供大量技术资料以及培养一大批建设人才等经济援助举措,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由于有苏联作后盾,新中国更拥有力量来消灭旧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遗产,并进行新的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以应对来自国内外对中国革命的种种威胁。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以后,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关系迅猛发展。

——摘编自张梅红《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展开,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越来越成为全党的共识,党中央开始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首先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同时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各国的事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去管,世界上的事应由各国协商解决。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来自任何方面和以任何形式出现的霸权主义。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中国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多是乡里两级。从表面上看“里”具有乡约自治功能,但本质上是以村落为基础的赋役征收单位,乡(管、都、保)则是介于县与里之间由若干村落组成的地域性行政单元,而家族是乡土社会不可忽视的治理依托。乡里承担着维持国家在基层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秦汉时期,在有秩、游微之外,由三老负责教化便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到隋唐时期,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基层权力向州县集中。王安石变法后,县以下的保甲组织开始成为皇权的载体,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增强,乡里自治色彩再次削弱。基层行政权力的缩小、行政人员威信和统治力的下降为士绅和宗族势力的补充提供了空间。

——摘编自王伟进等《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治理实行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下,乡村治理的主体是单一的政府;政革开放以后,政府的单一主体模式被打破,开始了政府与市场两元主体治理时期。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的治理主体又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治理形成了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新乡贤等多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新时代,为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社会组织、新乡贤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这样的体系构建既保障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其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果。

——摘编自蒋永穆等《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并对古代的乡村治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主体发生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天下费多”,等到大规模的战争一次一次地爆发,财政支出更是急剧增加。富商大贾囤积居奇“而不佐国家之急”,坐视“黎民重困”。武帝通过行政命令,实行改革币制、算缗(征收商人的财产税)等办法,来剥夺商人。同时宣布实行盐铁专卖,原诸侯王封国产盐铁的主要地区,同样设盐铁官管理,盐铁之利收归中央。

材料二   北宋政府一再规定“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令柴薪渡河津者勿税,又免农器收税。又规定:“当税各物,令有司件析揭榜、颁行天下”“诚便商惠民之举, 而堪为后世治国者取法”;北宋政府的“冗官”、“冗兵”、“冗费”十分突出,其财政来源除了靠商税支撑之外,更重要的是得自商品的专利收入。从宋初起就对几个主要商品如盐、茶、矾、酒等实行专卖制度。富商大贾以惊人的速度,积累起他们的巨额财富,汴京是“富商大贾所聚”、“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商人从而拥有无数的“田畴邸第”,成为大商人兼大地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政策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商业政策的新变化,简析宋代商业政策的主要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善待考生”

明代政府在前代的基础上,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包括考前和考后的相关规定及其实施,有着鲜明的“善待考生”特征。

考前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颁布《科举程式》:“在京及各布政司搭盖试院房舍,并供用笔墨、心红、纸札、饮食之类,皆于官钱支给,咨报户部。”同年又诏令:“凡新科举人,各巡抚每名填给勘合(在沿途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官方凭证),应付口粮、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

考后

永乐二年(1404年),行会试赏赐规制:“赐状元及进士宴于礼部, ……赐状元冠带朝一袭,诸进士宝钞人五锭。”嘉靖十五年(1536年),诏各处学校膳生员“累科不第、年五十以上、愿告退闲者,给与冠带荣身,仍免本身杂泛差徭。”

左图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今天杭州市萧
山区建立的“甲科济美坊”。该牌坊檐顶正下方银 嵌着嘉靖皇帝御赐的“恩荣”牌匾,中坊中间横刻 “甲科济美”四个楷书大字,济美有“传延美好”之 意。中坊上檐雕有鲤鱼跃龙门,下坊刻有自永乐
至天启年间中举人、进士姓名,29列共16人。

——据《大明会典》等

(1)明政府注重从哪些方面“善待考生”?
(2)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民众层面指出明政府“善待考生”的效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1956年,党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发展科技事业,迅速建立完整的科研队伍、学科体系和科研布局,实施“两弹一星”工程等一大批科技攻关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杨冬权《科技发展“迭代更新、超越千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完成了一次次跨越,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高能加速器到量子通信,从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航空、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科学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逸铭《新中国30年的主要科技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奠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字”相称,或者称其为“项王”。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名”相称,很少称其为“项王”。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霸王”,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西楚伯王”。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
8 . 民族一统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致力实行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在内的真正大一统。对大一统理论体系的构建,董仲舒可谓居功至伟,董仲舒曾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阐释了圣王同祖”“华夷共祖的社会理想,注重华夏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了理论依据后,汉武帝就以实际行动外事四夷。

——摘编自邹国力李禹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源:以西汉武帝时期族群整合为研究对象》

材料二 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汉武帝泰山封禅)泰山石刻文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大一统”理论体系的内涵并简述汉武帝“外事四夷”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外事四夷”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游击队单独的活动,在主要集团军的战役上并没有决胜的意义。可是,无数游击队的不断的动作,却是非常伟大的力量,像连续的滴水可以蚀穿石头,使敌人的交通迟滞、阻塞企图暴露,军心动摇,汉奸政权也不稳固,兵力不敷分配,给养断绝,经济资源被破坏,有生力量被削弱。

——摘编自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华北、华中(含华东)和华南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1938年年底为58.8%,1939年为62%,1940年为58%,1941年为75%,1942年为63%,1943年为58%。至于同期国民党军队在这些地区所抗击的伪军,只在1943年有10%,其他年份里伪军均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所抗击。

——摘编自阎治才《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为壮大抗日游击队伍的力量,1940年9月,新成立的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在顺德县西海乡涌口村的一间茅屋里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建立一支八路军、新军式的抗日武装。1941年7月中旬,日军指使汉奸李望鸡所率的两个团向西海外围推进。西海根据地林锵云通过群众工作,积极联络当地乡绅,发展中间势力,做好充足准备,击退了李塱鸡军的两次试探性进攻。这场战役中广游二支队只有三四百人,却打垮了伪军一个师的进犯,毙伤伪团长兼“前线总指挥”祁宝林以下共500余人。这就是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战以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被誉为“西海大捷”。

——摘编自李金哲《华南抗日纵队的建立与华南敌后战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海战斗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

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

——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