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驻日内瓦的施肇基于921日根据指示,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要求国联派遣调查团,并拒绝日本直接谈判的建议。此后国联理事会在公开会议和闭门会议中反复讨论派遣调查团问题,其原因不外乎中日两国所提交的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信息存在极大差异,以及原有通信渠道被切断,导致国联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日本以中日直接谈判为由进行阻挠,但又不得不默认已经身处中日两国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前往中国东北观察。这样,在国联调查团派遣之前,英国、美国和国联的中立观察员构成了“三管齐下”的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观察之行。中立观察员们扮演了信息搜集者的角色,推动了国联处理中日冲突的进程。中立观察员的派遣使中日冲突“国际化”,坚定了中国依靠国联的既定目标。日本发现主动邀请观察员可以取得倾向于日本的报告后,逐渐转变了对国联调查团的立场,并积极建议调查团先来东京调查。中立观察员时空上的优势使他们能够获取未被日本掩盖的真相,为国联调查团的进一步调查提供了基础

——摘编自陈海懿《国联调查团的预演:九一八事变后的中立观察员派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立观察员派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立观察员派遣的影响。
2023-07-2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冲刺预测(六)历史试题
2 . [淮河流域历史地位的变迁]

材料一   史前时期,淮河流域的青莲岗文化与分布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基本形成各自独立的空间分布局面。西周时期,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淮水上游出现诸侯国,但淮河中下游土著与部分东夷结合,组成被称为“淮夷”的文化人群,成为独立于西周之外的重要势力。春秋时期,中原政权在向南发展中逐渐将控制范围从黄河流域延伸至淮河。至魏晋以来,长江流域经济区的开发越过淮河流域,直接立足于南方亚热带的地理环境中。随着唐宋时期经济重心转向长江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的边缘性地位最终形成,要么河淮相连,要么江淮并属,这里不仅没有成为任何一类政权的都城所在,甚至连行政区划也不再保持流域的完整。

材料二   淮河下游地处平原,几乎没有可以依凭的天然屏障,在政治与军事上自然造成“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的局面。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南北军事交锋的必争之地由长江流域变为淮河流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淮河流域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并分析淮河流域成为中国古代南北军事交锋“必争之地”的原因。
2023-07-16更新 | 21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对于政治底态度,一方面固然不以绝口不谈政治为然,一方面也不愿意和一班拿行政或做官弄钱当作政治的先生们谈政治……我们把国家,政治,法律,看做一种改良社会的工具,工具不好,只可改造他,不必将他抛弃不用。

他们(胡适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马格斯底阶级战争说很激烈,他们反对劳动专政,拿德谟克拉西来反对劳动阶级底特权……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在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摘编自陈独秀《谈政治》(1920.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的阶级立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其《谈政治》一文的写作背景。
(2)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评述。
2023-06-2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概念的内涵时常伴随时空变迁与重大事件而有所不同。如“海疆”,宋代虽然有海界之说,但却没有将海洋本身纳入对国家疆域的思考;明代虽然已经十分关注东南沿海问题,但仍然作为“海域”、而非“海疆”问题进行讨论;近代“海疆”作为一个概念,成型于清代晚期。现有学者利用专业的史料数据库,运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勾勒出近代“主权”和“海疆”概念的发展过程(见下图)。


——摘编自邱伟云、严程《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研究》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巡抚、藩台、按司道,各衙门均属于清朝中央机构,而台湾府州厅县各级衙门则属于地方机构,台湾所有行政司法皆以大清律例为遵循,并设提学道执掌学校士习与文风政令及贡科有关事宜。1736年,清廷酌减台湾、凤山等四县丁银,各地修建水利,广招闽粤居民入台拓垦。1841年,英舰侵入基隆,清军还击生擒其百余人。1884年,法国军舰骚扰台湾,全台清军反抗再次获胜。1885年,清朝把台湾改为行省,颁行保甲制度,开设机器局、招商局、铁路总局等。民用企业收入达100多万两白银,约占当时全台财政收入141887年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开设“西学堂”和“电报学堂”,以培养台湾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甲午战争爆发,全台戒严,实行城乡居民自卫。

——摘编自娄杰《清朝对台湾的治理与开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条曲线分别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哪一概念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治理台湾措施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06-20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决议3.6万余字,除序言和结束语之外,共分七个部分。前四部分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第五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开启了现代化建构的大门,政府职能开始由政治主导型向经济建设型转变。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在1984年底以前各地都要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得到一定发展,但总体还处于“社会管控”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转轨带来了社会转型,社会流动人口增多。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社会管理明确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提出“要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治理主体仍然是政府。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由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社会承受着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重压力的冲击与挑战,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需要纵深推进。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变化。
2023-06-03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及“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
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
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人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
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
口号
“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
规模
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朱富胜主要事迹简表   

1939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救国会
1940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被日军抓获,虽受尽酷刑,仍只字不吐,保住了公粮、枪支和学生
1943带领村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40亩,所在村被评为拥军生产模范村
1944先后动员86名青年参军,被评为拥军模范
1947率领支前队伍参加孟良崮等战役的支前工作,多次立功受奖
19483500人的担架团奔赴淮海战场,后被授予“华东第一模范担架团”称号
1949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国大典
1950任华东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
1953任省农业试验场场长,带领职工搞科学实验
1954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55任临沂专署农业试验场场长,再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56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授予锦旗1面、奖章1

——据《沂南县大事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假如让你为朱富胜纪念馆设计多个展区,说说各个展区的主题并作简要介绍。
2023-06-03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在哈里发的资助和倡导下,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智慧馆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集体从事译述、研究活动,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勘、译述。他们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摘要、评论等,发挥了自己新的创见。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典籍中重要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柏拉图的《法律篇》《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以及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译作。这些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深感西方船坚炮利,提出必须“访夷情,译西书”,开近代翻译先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传教士傅雅兰口述,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式微,翻译活动也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马建忠、严复等。他们都满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如翻译《天演论》中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翻译《论法的精神》中对旧思想批判尤为突出,倡导“(立宪之国)主人非他,民权是已”的主张。严复的翻译可以说不独是理论学说的介绍,而且是一种“批判的武器”。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后翻译活动的变化,分析近代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2023-06-0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3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乡里组织,是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以达到直接或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目的,是“下县的皇权”。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填补了传统国家因受政治资源限制而留下的权力空白,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社会权力网络实际运作中,政权、族权、绅权相互联结、互相交融、彼此配合,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机制,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县下设区进行管理,区逐渐成为县下常设的政区,区下设置的类型不一的组织则类似于以前的保甲管理制度。乡族与近代社团等社会力量并存,华南地区的农民协会、上海的工会以及各地的商会(团)、城镇的自治会(社),使多数人参与协调和解决纠纷、矛盾和冲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各种类型的法律更加细化,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相比,简析民国时期基层治理变化的原因。
2023-06-0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3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大开,引进了大量外来的新词汇,它们逐渐融入到了现代汉语中。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起草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群众踊跃讨论,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了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平时主要写简体字。

近现代以来的外来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

繁体字

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

赋予旧词新含义

共和、格致学、科学、总统

共和、格致学、科学、总统

其他

西学、洋线、孔子学院

西学、洋线、孔子学院

——摘编自焦海燕、陈先松《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字改革的特点。
(2)有言论称“废止繁体字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也有言论称“外来词汇伤害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请任选一种言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2023-06-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10 . 【唐宋之变女性审美观】

材料一   隋唐统治集团来自于汉化了的鲜卑人,游牧在北方大草原的鲜卑人,在风格和审美上与中原的汉人有很多不同,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女性以健壮为美,因为与游牧民族的生活相适应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于是,对来自于鲜卑人的唐代统治者,在审美上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此外,佛教在唐代也得到了极大推崇和发展,佛教中的菩萨造像,都是丰肥而富态的,这也对唐代妇女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代饮食上的胡化也比较明显,史书中记载了唐肃宗做太子时用膳的情形,提到唐肃宗用刀割羊肉,这明显是胡人的作风。相对于中原汉人的面食文化,胡人主要是吃肉、喝羊奶,这都是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上的变化,也是唐代女性“以胖为美”的一个物质基础;此外,“胖不胖”或还真与心态有关,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百姓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后,普遍安居乐业,民众心态乐观开放。

材料二   为什么物质丰裕程度较之唐代更高的宋代人,没有“以胖为美”的观念呢?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名仕书画中可以看出,清瘦是主流。究其原因,宋朝时刻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风险下,百姓忧虑,充满了危机意识。

——均摘编自金寅斌《唐朝人为何以胖为美》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女性审美观由“以胖为美”到“以清瘦为美”的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审美观变化的认识。
2023-06-0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