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家将”的故事,源于北宋武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实历史之后人们根据现实需求对其事迹不断演绎加工,影响不断扩大。

“杨家将”故事发展演变概况(部分)

时代阶段特征新增故事情节节选
宋元时期萌芽期       将各种史实杂糅后,掺入虚构成分,如杨业父子莫州救驾宋太宗、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等情节。同时,故事主题从史实中的精忠报国又衍生出忠奸斗争这一线索,将压制杨业的同僚潘美塑适成奸恶的太师潘仁美。
明代定型期       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主动求爱、私定婚约,大破天门阵等情节。
清代鼎盛期       嘉庆帝命宫廷御用文人撰写“杨家将”相关剧本,对宋辽双方尽忠尽孝的人物都进行歌颂,以坏人伏诛、好人受赏、萧太后降宋、辽宋议和的大团圆结局告终;民间戏曲则显示出嘲讽帝权等内容。

——摘编自陈小林《杨家将故事考论》等


根据表内容,从“杨家将”故事情节发展中任选两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2 . 下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示反映了历史主要内容、演变线索和相互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张群玲《以图示史看图论史》


根据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任意选取一个合理的角度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1-12-12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胡绳先生依据中国近代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提出1840-1949年间,存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革命高潮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三次革命高潮论相当长时间成为撰写近代史教科书的总体架构,直到1980年,李时岳先生对三次高潮论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这个时期历史进步的潮流应当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一辛亥革命,从此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讨进入新阶段。

——乔还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叙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史学著作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著作的主要内容,梳理著作的基本结构和线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第二章秦代事迹:始皇治法;始皇拓土;秦之失政;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汉兴亡:陈涉首事;刘项亡秦;诸侯相王;楚汉兴亡;

第四章汉初事迹:高祖初政;高祖翦除功臣;高祖和匈奴;汉初功臣外戚相诛;汉初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汉代社会情形;儒术之兴;武帝事四夷(一至七);论武帝用兵得失;武帝求神仙;武帝刻剥之政;巫蛊之祸;昭宣时政治情形;昭宣元成时兵事(一至四)

——吕思勉《秦汉史》目录节选

(注:“昭宣元成”分别指代汉武帝之后的四任君主,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材料目录共五章,每章包含若干小节。请在阅读该目录后,选取其中一或多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对秦汉历史的发展进行简要评述。(列出所选章节;评述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评价合理。)
5 . 下表词汇摘自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们代表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材词汇
必修I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人民解放战争
必修Ⅱ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资本输出、官僚资本主义
必修Ⅲ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阅读上表内容,探寻近代中国历史的线索或趋势,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指出一条线索或一种趋势即可,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运动。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有利的,才是进步的。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则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因素,是反动的。中国不是多了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多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比较起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十分微弱的。因此,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

---摘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今日如回头仔细分析过去百年的史迹,则又觉这之中似颇有线索可循。吾人如试把同治中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抗战,与夫今日正在滋长中的“民主自由”运动等等连成一气,作一个系统的分析,我们便发现这些重要史迹不是单独发生的。相反的,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总运动。而上述诸运动只不过是这一“总运动”的各阶段。一言以蔽之,这一个“总运动”便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也就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转型运动”。

我们的现代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挑战之下发生的,我们不仅要布新,我们还要除旧。对这项除旧布新工作的辛酸,知之最深者,实是孙中山先生。所以他说: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