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0-07-08更新 | 9910次组卷 | 7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
希腊城邦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美国通过了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当代政治从近现代中承接过来。应该说,从“延安道路”时起,中国便形成这样一种“一元”的政治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该体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改革开放后,其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架构。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无疑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主导作用。

——摘编自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6-27更新 | 1130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口号
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1-06更新 | 373次组卷 | 20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2019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

请答题: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9-03更新 | 336次组卷 | 20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往对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基本上局囿于侵略与反侵略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学术思想的活跃和视野的开阔,研究者还从其他视角进行探讨,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例如,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剖析条约交涉中的冲突,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条约交涉中的问题。

——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


运用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对上述研究视角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近代中外关系和不平等条约研究视角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研究视角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视角,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8-1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9-01-30更新 | 448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拉萨市第三高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时段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
1864—18941232375
1895—19001496401027
1901—19083911210390
1909—191476490160

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40年代起开眼看世界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894-1895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戊戌变法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
1911武昌起义
1912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6-11-27更新 | 425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