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

材料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将组建群众团体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群众团体并非华中抗日根据地首创。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就通过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华中特别是江南地区虽然并非红军活动的中心地带,但中共在游击战争中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实践使红军和广大农民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抗战时期,群众团体进一步发展。到1938年底,苏南地区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工人救国会、商界救国会、教育界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镇句丹金四县抗敌总会建立不久,就有60多个乡的农抗会先后成立,5万多民众参加了抗日组织。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是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很好地处理了党的领导和群众团体自主性的关系,才使群众团体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战将领彭雪枫指出:以这些民众团体作为协助政府的基本动力去广泛深入地在民众中进行战争动员,协同政府,帮助军队,切实地组织男女老少“各尽其能、各献其力”的组织,如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等。加强他们组织,训练他们技术,能做到一声呼喊,万山响应。

——摘编自汪效驷《组织与动员: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加以阐释。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经济革命,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都高度肯定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宋代经济革命的研究观点与成果一览表。

类型内容发生“革命”的大致时间提出者、出处及最初发表时间(年)
农业
革命
早熟稻给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带来一场革命,使得中国人口有条件持续增长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1957
绿色
革命
耕犁的多用途化、手耕铁农具的出现,占城稻的推广、矮株桑和植桑园林化、农艺学的进步等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1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1985
大范围地实行复种制、提高亩产量,取得突出成就王曾瑜《宋代的绿色革命》1989
饮料
革命
从饮浆到饮茶,带动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繁荣唐后期至
北宋
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变
迁》2001
燃料
革命
煤炭的使用逐渐普遍,所有的产业都受到影响宋代宫崎市定《宋代的煤与铁》1957
煤铁
革命
铁产业技术进步、产量增加,引起煤的用途增加北宋都若贝《北宋时期中国铁煤工业的革命》1962
商业
革命
强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业方面的发展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中国:传统与变革》1973
商业活动的发达,特别是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依靠外国中间商斯塔里阿诺斯(L.S.Stavr ianos)
《全球通史》1971
商业和城市由古代型向近代型转化;商业成为自由商业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第5卷1989
早期
商业
革命
由多极化东亚“世界-经济”体的发展而催生出的贸易发展唐末五代
至宋
小林多加士《中国文明》1999
城市
革命
五个鲜明特点:(1)放松县城设置市场的限制;(2)官市组织表替、瓦解:(3)坊市制破灭(4)城外商业郊区蓬勃发展;(5)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市镇出现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1977

——摘编自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相关信息,以“宋代各类‘经济革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城乡妇女中,绝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基本被丈夫、子女、公婆占据。清末到民国的大时代风潮中,她们了解外部世界很大程度是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的。

翻看一本破旧不堪的《良友》杂志,或是目睹县城大街上招摇过市、惊如天人般的洋学堂女教师(齐耳短发和凸凹有致的新款旗袍);或是一块芬芳扑鼻的“裕茂牌”香皂(中国最早的国货肥皂),或是一方密织着环形棉线的“三角牌”毛巾(中国最早的国货毛巾),或是一盒贴着印有花园洋房精美小画片的“巧明牌”火柴(中国最早的国货火柴),或是一管可以使自己贝齿洁白、渍垢全无且口溢芬芳的“三星牌”牙膏(中国最早的国货牙膏)。

这些观察和体验使她们隐约感知到这些惊鸿一瞥的“洋玩意儿”背后所代表的新事物已不可避免地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天然爱美的自然属性,“润物细无声”,继而使原本被封建礼教约束得木讷懵懂的她们克服种种束缚,顽强地加入广大新式民生商品消费者的滚滚洪流之中。

——摘编自王琥《民国商品里的物质文化属性》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国女性的观念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内容充实,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梅岭山路自秦代开辟以来长久失修,基本失去交通运输功能。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奏请重新修凿梅岭山路的奏疏获准。他亲自到现场勘察,“缘磴道,拔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最终部分利用旧关道又截弯取直修建新道,缩短险峻山路15里。开工后,张九龄利用十一月的冬闲时节召集乡民筑路,民众争相出力,新道不日凿成,“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横穿南岭山脉,连接广东和江西。梅关道开通以后,海外诸国向朝廷入贡的物品经由梅关道北上,梅关道成为一条贡道。同时,唐政府也将梅关道作为官方驿道,设置驿站、配置戍卒、征收商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大批难民经由此道迁徙到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人口大为增加。

——摘编自王薇《文化线路视野中梅关古道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与研究》

材料二   1996年,在永城侯岭隋唐运河故道内发现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遗物。木船为货船,长约25米,分为33个船舱,出土遗物67件。后来陆续征集到了一批隋唐运河故道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定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几个窑系的瓷器。20077月,商丘市文物局对隋唐运河商丘段开展考古勘探调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长199.7公里,河床宽约50150米余。

——郑清森《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切入点拟题,阐明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4-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宗延英墓志铭

材料   封建王朝时代,树碑立传是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特权,普通人鲜少有墓志随葬,商人墓志更为少见。然而在陕北地区的府谷县却出土过一方北宋商人的墓志碑石。其内容摘译如下:

宗延英,字遵贤,祖籍洛阳。曾祖宗行德,严毅有武力,建隆初年,担任府州威远军第一指挥使,因而举家迁徙于府州府谷县。祖父宗汉杰,从事农业生产,没有进入仕途。父亲宗重矩,和谨公直,精于吏事,任军马司孔目官(掌文书簿籍或财计出纳)。

宗延英,一位府州县资产丰厚的牙商。因其擅长相马,故在宋和夏、辽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1044年,宗延英曾作为商人代表参与了宋夏和议活动,主要负责双方贸易条款中的定价问题。

宗延英平日崇学尚文。府州有地方州学,宗延英空闲时常盘桓其间,并能如父如师一般勉励士子努力学习,与府州州学关系良好,其墓志修撰者王慎修、书写者安俊、篆额者苏霖均为乡贡进士。

宗延英于元丰五年(1082年)四月十二日患疾去世,享年81岁。曾娶“马氏、李氏、赵氏”三妻,次子宗文某子承父业,三子宗度“业进士”。

——摘编自高建国、邹楠、强泽东《宋代边贸中的一位牙商——〈宗延英墓志铭〉考释》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延英墓志铭对研究北宋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4-04-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线建设中的青年选择

材料   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至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借助三线建设参与者的口述对三线建设时期政治动员实效进行个人口述反证可以发现,三线建设参与者对当时政治动员的认知、解读以及响应动机突显出较强的青年群体特征。三线建设政治动员口号有效建构了青年的身份认同,充分尊重了青年的主体性,极大激发了青年的政治效能,其与青年群体特征的叠加合力是促成三线建设成就的重要力量。

三线建设是动员青年从一线城市迁往艰苦的三线地区,甚至是搬进丛林与山洞之中,访谈中我们发现支撑他们最初选择以及半个世纪后回忆时依旧充满自豪感的主要来源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国家建设,为地方发展作贡献。有被访者回忆当时参加三线建设是需要写申请的,被批准的条件有三:第一是要政治过硬,第二是技术过硬,第三是身体素质过硬,“不是任何人说你想来就能来的”“因为在那个群体里边,我算最年轻的,而且文化层次最高的,所以就把我调出来叫支援三线”。

——摘编自时昱《政治动员中的国家叙事与青年选择

——基于贵州三线建设亲历者口述历史调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线建设中的青年选择”为主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1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时期主要特征
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

材料二   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或修改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材料三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摘自《改革开放简史》

作为“百年变局”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应对变局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1-29更新 | 27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4 主观题汇编 -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红色网络研学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以下几个红色教育基地。

序号红色展馆解说词
示例上海中共一大会址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
行。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
向,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1江西瑞金革命纪念馆
2贵州遵义会议会址
3甘肃会宁长征纪念馆
4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5陕西延安中共七大会址
6河北西柏坡纪念馆
请按照给出的示例,任意选择两个展馆为其写出相应的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国古代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