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60年代、80年代国内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格局。

图一   

图二   

图三   

——据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等整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片(明确写出图几),分别指出其代表的历史时期,并围绕时代背景简述判断依据。
2024-05-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

——严鹏《简明中国工业史(1815—2015)》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50—1976年中国与以上四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并加以解释。
2024-04-23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载,妈祖在10世纪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为保护神,人们认为她具有控驭大海乃至维持沿海地区秩序的能力。12世纪中期以后,妈祖被纳入到国家认可的神谱,成为政府主导下祭祀的对象之一。表3为历朝册封妈祖的时间及封号。

时间封号
1156年灵惠夫人
1192年灵惠妃
1278年天妃
1409年护国庇民普济天妃
1644—1662年天上圣母
1737年天后

——摘编自[美]华琛《神明的标准化》


针对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逻辑严密清晰,史实详实。
2024-03-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如果以淮河、秦岭、白龙江作为划分南北方的界限,南方和北方所占人口的比例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南方与北方人口比例
公元初3:7
10世纪末6:4
14世纪前期8:2
明清以来6:4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阶段的南北人口比例变化进行阐释。
2024-02-18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选两幅图片,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列文物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物信息介绍
“书同文字”木方该木方用诏令使用的篆字写成,其内容说明秦朝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以及官职、法律等方面的用语。
上林三官五铢钱铜范古代铸币模具称为“钱范”。西汉初年,私铸钱盛行。汉武帝“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此文物是武帝时期实行货币专铸政策的实证。
唐景龙三年尚书比部符该文物是唐代尚书省向各州府下发执行的政务文书,文书中载“牒奉者:今以状下,州宜准状。符到奉行”。
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八思巴受封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此后,元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帝师制度。此印为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的印信。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等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运用至少2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波澜壮阔处着眼。 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

——摘自蒙文通《蒙文通学记》

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任选一个“变化处”,拟定一个论点,并阐述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要求:所选“变化处”应从宏观、整体的视角,选择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节点、阶段或重大事件,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374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顽固派官僚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荣禄为此乘火车连夜赶回北京,把该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促使其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近几十年来,不少历史学家对此提出疑问。其理由如下:

一是,如果是袁世凯告密,当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其上谕中必定指名捕拿谭嗣同。因为谭是游说袁世凯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的人,属于“逆首”,慈禧太后绝不会放过他。何以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而且上谕中康有为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如果有围园劫太后之谋,则是大逆不道,罪在不赦,上谕中,何以轻轻放过?

二是,据袁世凯《戊戌日记》记载,其在八月初五日上午觐见光绪帝后,即乘火车回天津。“抵津,日已落”,再赶到荣禄处告密,已在夜间。荣禄得知消息后,万难在当夜赶去北京,把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有白天行车,没有夜车,也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即使荣禄以直隶总督之尊也不可能下令加开一次夜车,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却在八月初六日上午。

——摘编自戴逸《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


提取材料信息,论证“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并说明使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2024-01-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校联考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