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申报》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表2是1924年到1927年间《申报》呈现的广州镜像。

时间报道内容
1924年4月21日广州平民教育事业近日组织已略完备,定期本月12日举行读书大运动,择定第一公园为露天市民大会,并开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
1925年6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直辖80余校,请求发薪……市教育经费,中等各校欠发八月,小学校欠发七月,教职员穷窘已达极点,无从维持生活
1925年12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推行新官制改革:包括常务委员会的人数;废用委员长之名称,而用主席之名称;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设立财政、军事、民政、市政、商务、教育、建设、农工七厅
1926年1月20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反对日本出兵东北示威大会,并发表宣言,以扬民气

——摘编自金宇《<申报〉中的大革命时期广州城市形象》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报道内容,概述其反映的这一时期广州城市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就人们从总体上认识现代化究竟是如何在全世界因地而异的这个问题,中国一直占有一个相当突出的地位……在中国,影响现代化的因素,不管是本土的诸种前现代化条件、国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还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人推行的各项政策,都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种种因素的一模一样的复本。中国的这些因素只适合一种与众不同的社会背景,即特殊的中国背景……中国背着沉重的包袱,也带着有利的条件,踏入现代世界,这些包袱和有利条件都可以从今天中国发展水平的格局上反映出来。

——摘编自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

根据材料,提炼一则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认识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思想演变表。

时间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言论
19211927《湖南农氏运动考察报告》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19271937《反对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19371945《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9451949《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各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毛泽东思想的演变”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里说:“史臣曰: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献文皇帝(唐宣宗,810859年在位)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李之英主,实惟献文。”

在《新唐书》里,这段评论全部被删除,改为:“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旧唐书》对唐宣宗追求长生不老的事迹全无记载,在写到唐宣宗驾崩时只说:“八月七日,宣遗诏立郓王为皇太子,勾当军国事。是日,崩于大明宫,圣寿五十。”唐宣宗是正常死亡。而在《新唐书》里则进行了增补,说:“宣宗饵长年药,病渴且中躁”。

—据黄永年《怎样阅读〈旧唐书〉和〈新唐书〉》等整理

围绕史书中对唐宣宗的不同记载,就历史学习中的史料搜集和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解读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几度变更,不断更换,每一首国歌的出现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歌演变中的历史

材料   “巩金瓯,承天幬,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1年10月《巩金瓯》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初《五旗共和歌》

“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以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1915年5月《中华雄踞天地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国歌的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5-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的观念、风俗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并且在姓名方面体现出来。

先秦不同历史时期贵族人名常用字

殷商时期

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沃丁、小甲等

周朝时期

增添地支各字,如鲁僖公名申,鲁襄公名午,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公子午字子庚等

魏晋至新中国成立前不同历史时期人名常用字

魏晋时期

道、玄、真等字在人名中被大量使用

两宋时期

喜用“老”“叟”“翁”等字

明清时期

建筑屋名如斋、堂、庵、轩、亭、台等大量入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秋瑾字“竞雄”、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字“竞存”等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人名常用字前6位

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华、英、玉、明、秀、国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红、华、军、文、英、明

1976年11月至1982年6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华、丽、春、小、燕、红

——摘编自何晓明《中国姓名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1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历史押题密卷A卷
2024·河北沧州·二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宣传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观察上面一幅宣传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4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是晚清民国思想史的主旋律。鸦片战争以降,古老的中华农业文明遭遇发轫于西欧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挑战,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代代民族精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改革实践和思想探索,各种新观念递嬗,呈现了晚清民国思想史上早期中国现代化理论形态的曲折演进。

“晚清民国思想史中现代化理论”关键词表

现代化文明思想史洋务西方化
富强维新启蒙革命进化
新民科学反传统权利个人

——据高力克《文明的求索:晚清民国思想史中的现代化理论》整理

从材料表格中任意选出三个关键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指出所选关键词,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