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路征程一路歌”,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源自民间的歌谣一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民间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与创作。此外,广大群众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革命歌谣抒发的真挚情感,使人产生强烈共鸣,迅速被传唱接受。

部分革命歌谣(节选)

序号歌谣名称歌谣内容
《大青山来了八路军》阳婆婆出来满山山红,大青山来了八路军。黑漆漆的夜晚亮晶晶的星,共产党点燃那指路的灯。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一普真心打敌人。八路军纪律真严明,从不遭害咱老百姓。八路军打仗真英勇,又能守来又能攻。伏击战来麻雀战,出奇制胜立新功。打得鬼子漫山滚,打得顽军丢了魂。一杆杆红旗头上插,八路军为咱们打天下。
《插秧曲》一,二,三,……绿映映,绿映映,实例化插得整齐又好看。同志哥伴着同志嫂,唱着歌儿插着秧。……我们最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最后胜利是我们》红军战士志气大,一切困难都不怕。今天行军八十里,毛主席亲自来率领。不怕脚痛汗水流,胜利捏在手里头……能打善走是红军,拖垮累死“中央军”,最后胜利是我们。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将表格中歌谣序号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根据材料信息,拟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三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都认为关于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存在开端和分期的。如学者李大龙在《试论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与特点》中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现代疆域巩固时期,中国和多数邻国的陆路边界已经划定,统一是大势所趋。

选择中国历史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疆域形成发展的特征。(要求:选择的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中国古代史或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人”或“事”。(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云南省部分文物单位。

重要历史事件和机构旧址陆军讲武堂旧址
蒙自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滇西抗战松山战役遗址
畹町桥遗址(滇缅公路起点标志)
李公朴、闻一多殉难处遗址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纪念设施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纪念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寻甸县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云南解放纪念馆
昭通市扎西会议纪念馆
名人故居朱德旧居、聂耳故居、罗炳辉故居
围绕“中国民主革命”,从中任选一处文物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与该文物单位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①写出所选文物单位和与其对应的史实;②阐释须包含所举史实的历史依据以及对该史实的评价;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找出两处“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05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中叶以后,中国一个绝大的变迁,便是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另一个变迁,则是社会上贵族门第之逐渐衰落。依照先秦以来传统的政治理论,社会上本不该有贵族门第之存在。而自东汉以下的读书人,却因种种因缘造成了他们的门阀。大盛于东晋南北朝,至隋唐统一,科举制兴,始渐衰。

门第衰落后,社会上的新形象,举其要者约有如下几点:

一、是学术文化传播更广泛。以前大体上保持于几个大门第大家庭的,现在渐渐为社会所公有。

二、是政治权解放更普遍。以前参与政治活动的,大体上为几个门第氏族所传袭,现在渐渐转换得更快,超迁得更速。真真的白衣公卿,成为常事。

三、是社会阶级更消融。以前士庶之分,由于家世,现在渐成为个人的事情。农家子弟,可以一跃而为士大夫。士大夫的子弟,亦可失其先业而降为庶民。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选切入点拟题,阐明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9年1月24日,上海市社会局以莲花、月季、天竹、棉花、牡丹和桂花等作为候选对象,在《申报》上刊登公开评选市花的新闻,引起市民广泛关注。4月下旬,评选结果揭晓,在收回的1.7万余份选票中,棉花以5496票名列榜首,当选为上海市花。《申报》在1929年4月29日报道中解释:“棉花为农产品中的主要产品,花类美观,结实结絮,为工业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赖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贸易,尤为进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农工商业,日趋发展……希望无穷焉。”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舍所学知识,对棉花当选为上海市花这一现象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3-12-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3+3+3”2024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是一场连续的、递进的革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只有将三次革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

——据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列表统计了晚清意识到中国步入大变局时期,并倡说“变局”观的人物共81位。如下   

时期时长(年)人数代表人物及其身份(部分)
18441860172黄均宰(下层知识分子);徐继畲(督抚)
186118822228冯桂芬(一般京官);王韬、薛福成(下层知识分子);李鸿章(总督,北洋大臣);奕䜣、奕譞、世铎(亲王);郑观应(商人);曾纪泽(驻外使节)等
188318941225郭嵩焘(驻外使节);康有为(下层知识分子)等
18951898425严复、谭嗣同(中下层地方官);盛宣怀(一般京官);张之洞(督抚,南洋大臣)等
1899190241聂缉槼(巡抚)

——据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围绕“时代变局人”这一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加以论述。(要求:紧扣“时代变局人”主题,着眼论述三者之间的关联,题目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合理)
2023-04-07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种特殊形式的朝代,是在结束分裂局面以后,建立统一而有力量的政府,这个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全国,并且在边疆也没有抗衡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可以放手实行新的办法而不必有所顾忌。因为实行的办法过于离开现实,就会引起政治上的难题,而成为亡国的原因。这种特殊形式朝代的成因,统治者对于新环境的心理反应恐怕比其他的原因都重要。这种在纷乱后获得统一的成功,的确使人特别兴奋。这种过于兴奋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到一个新的朝代的正常制度。

——-摘编自劳干《中国历史的周期及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描述“特殊形式的朝代”中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全面充分,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