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探讨这一专题作了如下搜集:

资料一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方面。

专制主义是中央领导机构的决策方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它具有世袭性、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资料二

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2)正式建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实行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加强—北宋:“二府三司制”削弱相权;将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军权、司法权全部收归中央。

(6)新发展—元朝: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清: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

(8)消亡—中华民国:1912.2.12清帝退位。

资料三

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

两大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班上同学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问题展开研讨,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一种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说明:可以选取一种观点作答,也可以另有其他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史论结合即可。)
2023-03-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下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的数量统计表

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
19510
196132《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9710
1981103《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一—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主列宗乎充,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199129《继往开来振共中华—一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獬奋斗.
200129《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旗复兴》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佛大复头,促进祖国统一势力奋斗。

——摘自刘建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15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且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内容包括:与辽维持已有边界,与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钱物,称为“岁币”、“岁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要求:观点明晰;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数不清的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力拼搏、不怕牺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中国近代史或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围绕“爱国主义与民族国家”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中任选其一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校名性质所在地国文试题
花京大学国立北京本科仅有作文题。题百:中组,咯迷汉宋学术的并
同;乙组;述司马迁的兴想和他的文学。
预科两大题一}作为:“斫究国故”和“保存围粹”,
是不是阿样的事情试把个人自己观察所得写出
来。(二)文言文断句标点:
恶山大学国立唐山仅有作文一题,题目:日知其所无,月无忘所能说
南开大学私立天津三大题。(一)作文:论治学当有怀疑之精神;仁)文言文
解释并点句;笔答:⑴中国文字构造之原则若何?
⑵试列举唐宋二代重要之文人。
上海圣约翰大学教会上海两大题。(一)读文街论;(F)上校长陈述入学志愿书。
复旦大学
(商学院本科)
私立上海仅有作文一题。题目:各述母校国文教学方法
大同大学私立上海仅有作文一题。题目;鳏禹治水成败论。
东南大学国立南京四大题:一)作文: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山
林泉壤,实文思之奥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二)文
言文分章断句并说明章旨。(E)国文常识,20个填空
题。四修改病句,两句。
广东大学国立广州两大题。(-作为(两个题目任选一):粤汉铁路筑成
于中国之影响;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之特性及其
融合方法。(二)用白话文解释丈言文。

——《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第3期,丽江旅京学会1925年版


根据材料,提取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某一方面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逻辑合理,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古老的北京见证了中国从一个沉沦到谷底的老大帝国向独立、富强、民主的现代国家转变的伟大历程。请以“镜像中的历史”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领袖(著名)人物的为切口,以政治为主线,实现三则历史镜像的有机链接,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
2022-03-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敏认为在探讨辛亥革命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影响时,一是要放宽历史的视野,以百年为界标,作大视距、长时段的纵向考察,探寻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规律;二是要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复杂性,找到历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与关键论域,从而呈现历史重大事件之间的真实关联,即历史的因果之链。马敏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视角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一、辛亥启蒙与“五四”启蒙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承上启下作用。三、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传承。


从上述三个视角中选取一个视角阐述辛亥革命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9次组卷 | 6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