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二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天人合一的观念B.主张义利并重
C.对人与物的关爱D.民本思想倾向
2 . 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的数量统计表

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
19510
196132《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9710
1981103《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一—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主列宗乎充,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199129《继往开来振共中华—一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獬奋斗.
200129《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旗复兴》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佛大复头,促进祖国统一势力奋斗。

——摘自刘建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15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晚期,时人针对社会舆论对虽有才华但德行有瑕疵之人很苛刻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而九品中正制纠正了察举征辟制对德行无限高扬的不可控的做法,主要立足对违德的惩戒。由此可知(     
A.察举征辟制破坏儒家伦理规范B.九品中正制注重平衡德才关系
C.察举征辟制过分强调官员德行D.九品中正制完全忽视官员德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毛泽东的这一观点(     
A.错误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战争态势B.过分乐观估计了中国的战争形势
C.鼓舞了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表达了中国速战速决的抗日方针
7 . 唐朝曾经有-项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即宰相入宫内议事时,必须有谏官跟随,预闻政事,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该项制度的出现说明唐朝(     
A.具有一套完善的监察体系B.有效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谏官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D.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文献《梦粱录》卷十八记载:“景定改元以来,朝家务欲平物价,纾宽民力,累降旨蠲免税……咸淳二年二月,又降旨蠲免商税五日,以便商贾……百姓与商贾等人,莫不歌舞,感戴上赐。此历代所罕有也。”这主要表明宋代(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被废除B.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C.免除商税以促进经济发展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2022-11-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且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内容包括:与辽维持已有边界,与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钱物,称为“岁币”、“岁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要求:观点明晰;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1942年太行抗日根据地的选举中,武乡、榆社、襄垣三个县产生了598名村干部,其成员结构比例如下图。由此可知,太行抗日根据地
A.地主阶级逐渐掌握政权B.凝聚了人民的抗战力量
C.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佃农缺乏抗战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