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630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汉《史记·高祖本纪》中载:“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颜师古对琅邪、即墨作注:“二县近海,财用之所处。”这表明,秦汉时期(     
A.海洋开发在部分地区初见成效B.朝廷建设了沿海防御体系
C.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海陆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雍正年间,湖北布政使王克庄上奏说:“向来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谣,其实湖北之米皆藉湖南、四川,每岁运至汉口发粜者不下数百万石。”湖北巡抚马会伯也认为“湖北武昌省城并汉口地方,人烟稠密,日用米谷全赖四川、湖南商贩骈集,米价不致高昂。”这些说法反映了(     
A.雍正时湖北已成为主要的米粮输入地B.“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不合史实
C.汉口兴起得益于长江沿线的米粮流通D.川湘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     
A.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B.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
C.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2022-11-12更新 | 81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所示为东晋南朝时有关书法的部分论述。由此可知,当时书法的发展趋势为(     
论述出处
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曹魏书法家)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东晋】王羲之《书论》
王僧虔(南朝初年书法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A.由注重实用到追求艺术性B.由强调统一到走向多元化
C.由全国普及到家族化传承D.由推崇法家到受儒学浸染
2022-11-25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两个词汇在《人民日报》中出现的次数统计图,出现图中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局势有所缓和B.国家战略重心转移
C.抗美援朝基本结束D.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问题是:中国人是如何获得长达800余年的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在13世纪形成了一种平衡,并且在当时的思想、技术条件下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种完美的平衡到了1920世纪,在经受了外界的剧烈破坏和撞击仍未完全打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人为他们辉煌的过去而感到骄傲,大约也是很有道理的。”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8-31更新 | 303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诗经》中记载了“大田多嫁,既种既戒”的民间歌谣,但其实更早的《易经》也记载了“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的民间歌谣。由此可知
A.面临战争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常态B.传统典籍记录和反映着先民生活
C.《易经》中记载了最早的民间歌谣D.记载民间歌谣是传统典籍的习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821年,唐朝和吐蕃各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823年,双方将盟文刻石立碑(下图),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是
A.汉和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B.唐朝与吐蕃完全停止纷争的标志
C.吐蕃地区归顺唐中央王朝的象征D.唐玄宗时期唐与吐蕃会盟的遗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