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儒学在先秦时期表现为子学,在汉代表现为经学,在宋明时期表现为理学,明末以来又兴起实学之风。这体现了
A.儒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儒学的政治化趋势日益增强
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可动摇D.君主专制强化了儒学的地位
2020-12-16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代欧阳修诗句“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描绘了当时人们对口腹之欲、享乐意识的追求。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丧失了社会影响力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意识
C.政府鼓励人们扩大消费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众多伟大思想家各抒己见不同的是,秦朝的文化氛围是相当紧张的。嬴政在灭六国后,他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稳定他开创的基业,以图长治久安。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很务实地强化了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而大力压制其他学派「焚书坑儒”终结了几百年来“百家争鸣”的盛况。从此,中国古代进入了一个不仅仅是政治上专制,还有文化上也随之专制的新时代。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西汉武帝时,国力已经达到最强盛时期,这仿佛应和了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汉初时,稻光养晦而一味隐忍的无为思想已不合时宜,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着大汉王朝社稷的安危。在如此敏感的时期,政治嗅觉异常敏锐的大儒生董仲舒富有智慧地对儒学进行改造,他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可谓条条切合汉武帝的心意,以致于汉武帝一辈子都对董仲舒信任有加,将董仲舒奉为政治知己。这样,儒学独尊就水到渠成了。

——摘编自汤一介等《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文化发展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的文化政策改变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文化政策变化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考古发现,东汉时期的建筑形式,从注重“礼”制和等级秩序的高台建筑逐步过渡为追求实用性与社会需求,注重院落布局并带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庄园建筑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的发展B.儒家思想的式微
C.世俗文化的兴起D.豪强势力的崛起
2020-08-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请回答: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7 . 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
B.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
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
D.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
8 . 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
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
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