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17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2次组卷 | 14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材料二: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材料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1910年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经济亦有显著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

——以上材料转引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材料四:……于是,贵族们联合起来,并联络了骑士和市民,于1215年6月迫使无地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公开阐明了法律高于王权的思想,指出王权必须受到监督,提出了保护基本人权的条款,被人们称为英国宪法制度的起源。……13世纪,英国的城市早已兴起并有所发展,已经出现了市民阶级,……商品货币关系开始渗入农村,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所取代。少数农民通过货币赎得人身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转引自郑庆云《简明英美史》


阅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2)材料二中钱穆所说的政治方面的变化指的是什么?分析引起钱穆所说的政治方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内藤虎次郎所说的“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发生的变化与两宋时期中国发生变化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对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
4 . 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技术传播到边疆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D.游牧经济趋于衰亡
2021-02-12更新 | 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文)试题
5 . 商周早期,青铜器主要为礼器和兵器,纹饰突显对天和神的敬畏之情。到了西周中晚期,青铜礼器更多,且纹饰趋向写实。而东周青铜器则开始普及,纹饰中出现了更多体现社会生活的场面。这一变化趋势说明
A.东周时期逐渐礼崩乐坏B.商周时期冶铁技术日益走向成熟
C.周朝军事冲突相对减少D.古人从关注自然到关注人类社会
2020-08-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C.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2019-08-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19-10-13更新 | 752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若论三省之来历,就官职名义言,原本都是内廷官,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长官,和以前性质完全不同。对此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提升行政效能是变化的根本原因
C.官僚体制已经发展完善
D.体现了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趋势
9 .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C.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2次组卷 | 4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