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2017-11-09更新 | 16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
3 . 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度的瓦解
2016-11-27更新 | 21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
4 . 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时,开始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初在部分科目,后向所有科目渗透。
材料二   
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时任尚书令的左雄提出“改察举之制”,主要内容是:(一)“限年四十以上”。(二)“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又提“先诣公府”的办法,先在中央公府初试,再由尚书省复试。

——摘编自《解密:察举制度在东汉时期有着什么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光武帝与汉顺帝时左雄“察举制”改革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顺帝时左雄“改察举之制”的主要创新之举。(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016-09-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