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西周政治形势图 图2 秦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揭示的西周和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概述后者较之前者的突出作用。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解决此制度带来的弊端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见如图)



(3)根据图示,在③空格内,填写“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的基础性制度。
(4)以汉至唐的史实为据,分别论述②和③的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大厦”的。
2020-11-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开始了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材料二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10件大事。他们记录了新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



(2)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将上述事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事件序号填写在相应表格中。
阶段阶段名称事件序号

(3)从事件91至99中选取一件大事,说明入选理由。
2020-08-0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世界上只有少数城市能站在时空的聚焦点,见证历史。”北京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材料中所讲到的三次“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说明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北京著名建筑或旧址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在下列图示中填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体制的名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从古至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
2020-04-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柏杨先生用以下图示说明唐宋两代的社会结构。导致统治集团发生如下变化的原因是
A.三长制建立B.科举制发展
C.均田制完善D.王安石变法
6 . 下列图示所示的政治制度,实行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8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73次组卷 | 95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2023-09-08更新 | 33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随堂练习题
10 . 改革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材料二   北宋前中期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简表

年代收入/贯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的异同。
(2)材料三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否客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之洞持此看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