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
2021-10-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4 . 上古时,神主宰人类的命运,需要负责与神沟通的专职人员——巫觋(xi)。随着长期与鬼神的沟通,巫觋职权被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强调要根据典籍学习整理神示,并根据历史经验解读,逐渐发展成为史官。史官逐渐发现了与人关系紧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规律可循。材料中史官的出现
A.基本消除神权思想对民众的束缚B.体现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
C.利于唯物思想长期占居主导地位D.助推我国科技长期繁荣发展
5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核心制度都是皇帝制B.反映的都是中央官制
C.呈现皇权加强的趋势D.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6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统一B.相权已严重威胁到皇权
C.郡县长官均对皇帝负责D.三公权力实现相互牵制
8 .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时期,流传的口号各有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3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口号都体现了浓厚的革命色彩
②经济建设的探索合理有成效
③国家建设面临复杂的内外形势
④不同时期口号时代特征明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235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罗斯福在1942年2月的《炉边谈话》中说道:“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由此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百团大战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当时的中国已开始对日军发起局部反攻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对这首诗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民族气节B.倡导经世致用
C.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D.出自于顾炎武的《日知录》
2021-05-02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