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19641030日,中央工作会议下发《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西南、西北、中南地方三线建设委员会相继组建,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投入约2052亿资全和近千万人カ,建设起了近2000家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至1980年,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增长4.5倍。攀枝花、十堰等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摘编自陈东林《三线建设的决策与价值:50年后的回眸》

材料二 史料1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在渝开设的窗口办公、展销、咨询服务等项目可布置在母城核心地带;对科技信息研究机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用地量不多又无污染的项目可布置在母城边缘的近郊开发区内(如南坪、石桥铺、观音桥);对其他工业项目,视其生产性质及规模,分别布置在母城外围的区县城镇地带。重庆市档案馆《关于重庆市三线调整项目定点规划及优患政策会议纪要。

史料2老兵们磨破了军装、解放鞋,磨破了肩和手,他们谁也没有怨言,更无人提劳动用品,工作服、补贴、加班费等物质要求,有人说他们傻,老兵们心里明白,他们为的是把三线建设尽快搞上去,这是最大的精神安慰。

——葛民治(三线建设企业新光厂党委书记)口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进行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三线建设,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有何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B.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C.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
2019-04-03更新 | 102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高考真题】
3 . 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这些争论说明了(  )
主要依据
怀疑—否定说1.《马可·波罗行纪》未提及长城与茶等,把“契丹”和“蛮子”当作两个国家;2.《元史》等文献无相应记载。
肯定说1.依据汉文《经世大典·站赤》和波斯文《史集》等,结合《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考订出马可·波罗离华的确切行踪;2.马可·波罗所述的种种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学者通过其他文献所证实。

A.历史真相往往具有多元性B.史料越丰富越接近史实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无法形成共识
4 . 历史演义小说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
A.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相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不能作为史料进行研究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