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唐武宗针对唐后期复杂的形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改革。唐武宗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员。武宗虽为宦官所拥立,但后来采取措施收归宦官仇士良所掌握的禁军权,并下诏禁止宦官插手干预外廷政事。武宗怀柔河朔三镇,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842年,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844年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因武宗年号“会昌”,这一时期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摘编自王洪明《唐武宗与会昌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武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武宗改革。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继承南北朝时代骈体文、宫体诗的遗风,追求雕词琢句的形式美,内容却空虚贫乏,陈子昂反对这种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他在《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大声疾呼:“文章道尽五百年矣”,必须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采繁竞丽而兴寄都绝”,“逶迤颓靡,风雅不作”,发扬《诗经》风雅颂和西汉散文的优秀传统,才能使文学振兴起来。他在创作中就是贯穿了“诗以言志”,文必达意古雅的新文风。《新唐书》本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子昂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子昂的文学创作主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2-03-29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 .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6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1-11-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4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体现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1/4、人口2/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入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

——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材料三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战后,以民族解放运动燃遍了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展开,其中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新独立的国家。在拉美,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同美国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021-03-2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该被贬低的繁荣时期-“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摘编自《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二   奇异的悲歌-正是在同一时期,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

——摘编自《落日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科学知识,概括“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奇异的悲歌”产生的根源。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为了扩大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用全国统一的标准选拔各级官吏,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源自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士人治国的强烈需求。隋朝创建科举制初始,考试从形式到内容既有鲜明的制度创新性,又有显著的文化继承性;以综合素质考核为主,考试和荐举并举,科目设置比较全面,根据专业需要采取与各科相适应的方式;具有厚重的儒家文化特色,重孝重德,重礼重义,重点突出,各有侧重,符合政治用人的一贯标准。隋朝实行的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体系。

——摘编自何宗海《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及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清帝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断然宣布“废科举”:“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着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的“废科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震荡的烈度足以撼动清朝根基。清朝人都知道,这次“变法”,不但变了清朝的“祖宗之法”,还变了汉唐以降历朝历代的“千年大法”。

——摘编自李天纲《1905年:科举制的幻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科举制产生的条件,并概括隋朝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
2021-03-17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