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若干人物的思想主张

时间人物主张
19世纪40年代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皆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0世纪初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0世纪初陈独秀拥护.德先生,,必须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必须反旧艺术、旧宗教。只有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才能救中国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史学界把从1912年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期间16年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以来,史学界对这个政府的评价总是停留在原始阶段,普遍认为北洋政府本质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傀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在其 2014年出版的《重巡近代中国》 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结合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评析材料中马勇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清政府专门设立了两江总督并增派淮阳总督、安徽巡抚等官员进行协同管理。顺治帝后期,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如下图。


材料二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致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年间,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先后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拆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政府对江南省的拆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饼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问唐河北州县。

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陶盛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变法结束后,有16个县恢复建制。

——摘编自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评析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2022-09-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化的历程)一方面,以外国语言文本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学说要想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必须首先通过翻译实现向中国语言及中文文本的转化,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开始其“中国化”的旅程。另一方面,译介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成语典故等去阐释或附会西方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译介阐释过程,体现了译介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摘编自孙建昌《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1900—190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022-11-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清一统志》共三修,历康熙至道光五朝,展示了清朝从大乱走向大治达到鼎盛,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国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三藩战争结束后,每一地区均被载入一统志,以从观念上确认疆域统一,“奉命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雍正朝,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论证,雍正皇帝借曾静一案之机,提出“中外一家”,正面批判“华夷之辨”;嘉庆重修一统志,整个西北、北部地区完全纳入“大一统”疆域版图之中。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是对“大一统”理念划时代的突破,也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图及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51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进行评析。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