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2 . 动物在中国的外交领域还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动物外交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表现
苏联19541959年,北京动物园与苏联国家动物园动物交换频繁,每年23次,1957年中国送给了苏联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送了一只大熊猫(安安)。1960年至1962年仅与苏联进行了10余次动物交换,甚至还不如1957年一年来的频繁。
东欧中国首次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并交换给匈牙利布达佩斯动物园1439只动物,交换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动物园510只动物。
印度印度作为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53年赠送给中国儿童一只雄性亚洲象(阿萨)。1954年,周恩来总理向尼赫鲁回赠了梅花鹿两只、丹顶鹤两只和金鱼100尾,此后双方就没有了动物互赠。
美国1972年赠送给美国大熊猫外,中国还在1973年赠送给法国两只大熊猫(黎黎和燕燕),1974年赠送给英国两只大熊猫(晶晶和佳佳)。

——摘编自张恩铭《简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动物外交活动》


据表格材料,提炼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张小小的婚帖可以见证婚姻习俗的变迁。如对清朝宣统元年的“童养婚帖”研究发现,在该“婚帖”的右侧有四句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前世姻缘,上苍注定”。中间注有乾造与坤造,即男女的生辰八字,该“婚帖”上还写有“聘礼白银两百二十两”。最后用农历落款日期: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初三,在左侧写有“和合百年”作祝福话语。

——摘编自侯锦彬《结婚证演示结婚习俗变迁》(《广州日报》2006年9月)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战斗英雄、劳模和解放军成为了新时代女性的偶像。同时,人们在择偶时非常重视对方的政治出身和家庭成分。“文革”开始后,受极“左”思想影响,女性择偶标准出现了偏差,政治标准成为唯一标准。20世纪80年代,女性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位置,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其次,政治因素被忽略。1984年后,“文凭热”有所降温。城市女性择偶中首先考虑男方的综合素质等。此外,“金钱至上”思想开始严重影响着人们,那些个体户或者能把知识直接转化为财富的人,成为女性爱慕的对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们选择婚姻的自由度增大,择偶行为向物质满足与心理需求接近。女性择偶观也趋于务实和多元,首先考虑双方感情,除此之外对方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教育程度、职业、容貌等因素,也成为女性择偶时的重要参考条件。

——摘编自许小玲《从择偶观的变迁看择偶标准的时代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朝末年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习俗方面的不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婚俗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
(3)纵观上述材料,就中国婚姻与习俗的变迁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762年,清政府平定叛乱后在伊犁设立伊犁将军,并下设参赞大臣等官员。驻各地大臣只管军事,而把生产、赋税等与民事交给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伯克)管理。伯克们凭借自己的权势任意霸占农民的土地,甚至把一些农民变成自己的农奴。龚自珍在《御试安边绥远疏》中明确提出了“夺伯克之权”的主张,但未获采纳。1864年,全疆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871年沙俄侵占新疆伊犁。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清军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1884年,清廷采纳左宗棠等人的建议,在新疆正式建省,统归新疆巡抚管理,结束了长期以来由武官统辖的历史,开始了文官治理的新时期。清政府还取消了伯克制度,为建立新体制消除了日后可能造成的隐患。伯克制度取消后,其原来占有的土地变为国家所有,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

——摘编自魏兆和《从军府制度到行省体制——晚清政府对新疆管理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新疆管理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新疆治理改革的影响。
2024-03-02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秦朝灭亡后,反思秦亡成为当时的主题,贾谊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贾谊在《过秦论》中反思秦亡,探究汉代政道的问题在于继承秦制,从源头上进行反思;《治安策》则针对文帝统治当下存在的问题。贾谊认为秦以霸道取天下,却不能长久,汉朝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弃霸道而就王道。贾谊吸收前人的思想,并加以系统化,以“道”作为他政治哲学的基础。在贾谊那里就像在老子那里一样,道是最高和最终的本原。……贾谊清醒地看到,民众是贤肖皆备,但选拔人才仍要让人民参与。政道和治道的统一就在于教化,教化的关键在于教化者自身必须是教化的体现,这样才能化名成俗。贾谊在中国政治霸道原则已经确立的情况下,仍试图恢复王道的政治原则,统治者并未予以重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贾谊政治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024-03-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康有为的思想发展来看,1888年在他第一次向清帝上书以前,他主张古文经学。他著《何氏纠谬》,从古文经学的立场,批判了今文公羊学大师——何休。康有为对孔子的评价也不高,认为“孔子虽圣”,只是搜集遗文,退而讲学。不过,他和一般汉学家不同,他尊事周公,酷好《周礼》,其目的是想从古文经籍中寻找可资经世的东西,学周公“定新制以宜民”。1890年,受今文经学家廖平的影响,康有为开始从今文经学中寻找变法依据,并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

——摘编自姜林祥《中国儒学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青年》反孔批儒,(新文化运动)乃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陈独秀是新文化反孔教运动的领袖。他对孔教的判断,诸如孔教与现代生活不合、与共和“绝对两不相容”、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由此而生之忠孝节“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等,长期以来,构成了新文化话语体系对孔教的论述要点,也形塑了至今为止大部分国人对儒教的基本观感和认知。

——摘编自彭春凌《〈新青年〉陈独秀与康有为孔教思想论争的历史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经学和孔子态度的变化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及其背景。
2024-02-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应对方略,但其均未能挽救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

——摘编自衣长春、黄韶海《论晚清边疆危机及应对方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遇到的新问题并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撇开经济形势,单说政治生态就恶劣异常,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争阴云常年笼罩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行研制 “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空中升腾的巨大蘑菇云,震撼了整个世界;1970 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空中传来清晰的“东方红”乐曲,它是如此悦耳动听, 整个中国都在聆听,整个世界也一定在静听。

——摘编自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材料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的因素共同推动所致。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神舟飞船”计划的成功,就如同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它的经济效应将不断放大。

——摘编自冯留建《中国科技故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70年代与新时期我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不同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的风气,亦和前代不同。宋人是讲究气节的。这固然是晚唐、五代以来,嗜利全躯的一个反动,而亦和其学术有关系。宋朝人的议论,是喜欢彻底的,亦是偏于理论的。……所以当国事紧急之时,激烈的人,往往发为“只论是非,不论利害”“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议论。

——摘编自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曾国藩的救国方案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守旧,通过恢复民族固有美德,以理学精神来改造社会;另一方面要革新,以坚船利炮的实用技术来提升王朝实力。曾国藩既是重视“明道救世”的大儒,也是重视事功的改革者。他主张治世在于“致贤”“养民”和“正风气”,以图取新卫旧,在新旧之间取得平衡。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77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他号召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这使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士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知识分子备受鼓舞的意义。
2024-02-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