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B半坡遗址发掘出聚落遗址和生产工具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C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D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A.AB.BC.CD.D
2 . 明代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女性形象,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杜十娘、勇于反抗的白娘子等。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的反叛B.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C.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D.小说的政治批判色彩渐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明初的社会稳定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4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5 . 林则徐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的《四洲志》是在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并改正,且补充了一些中国史籍记载的内容和必要说明。由此可知,《四洲志》
A.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B.对抵抗侵略起到巨大的作用
C.其价值体系被华夷观主导D.利于促进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明夷待访录》载:“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这表明黄宗羲
A.蔑视权威和教条B.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C.提倡“工商皆本”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7 . 1898年,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著作时对其“进化与伦理”的主题进行了选择性的取舍-精译“天演”,略去“人伦”。严复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B.阐明生物进化理论的进步之处
C.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 .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与这现象产生的相关因素有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工业革命兴起 ③城镇经济繁荣 ④思想领域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钢铁是大工业的基础。……根据“一五”计划,我国要扩建当时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钢铁公司……而鞍钢的建设又是“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中心。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支援鞍钢”的号召……一五计划的5年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进。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之作》

材料三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

——引自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支援鞍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8年,德、挪、比等国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