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觉醒”理论为解读近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断出发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5月李大钊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样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1)鸦片战争后初期中国产生了哪些“先觉者”?(列举两个)并回答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具备了哪些条件。
2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6次组卷 | 3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甲午战后英国的讽刺漫画《婴孩现象》,图中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以实力征服西方列强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西方列强对日本心态复杂D.列强侵华已经走向了联合
2023-11-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年

1901-1904年

1905-1911年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轻工业

111

1524.8

62

1515.8

408

5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459.9

104

3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2022-06-14更新 | 5579次组卷 | 5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传西域东传
冶铁技术、凿井术,农业生产技术、丝织品及其手工业品等葡萄酒酿造法、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胡萝卜、蚕豆、骆驼,驴、骡、汗血马、乐曲、舞蹈、胡服、胡床、琵琶、胡迪等
①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产 ②使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
③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模仿了苏联模式
B.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
C.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两场改革都是原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业亦止于票拟。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A.秦朝丞相B.汉朝尚书令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
2022-11-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长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9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的重要时代,下图是该书内容的思维导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每日解读诗词·<哈佛中国史6:大清>》


传统观点认为清朝是一个失败的王朝,该书则认为清朝是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你同意哪种观点?请先明确观点,再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知识,对所选观点进行阐述。
2023-04-0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清代(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数据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1753

1.84

735.22

1766

2.08

780.73

1784

2.86

760.57

1812

3.34

788.93

1822

3.73

756.21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A.农业经济发展迅速B.土地兼并严重
C.商品经济比较繁荣D.人地矛盾尖锐
2022-07-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