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0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南宋《江行杂录》记载:“中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录用采拾。”同时,教授各类职业技艺,名目不一,有所谓身边人、堂前人、杂剧人、厨娘等。这缘于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服务行业出现雇佣的现象
C.城市商品经济相对繁荣D.具有宽松自由的社会风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有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又称玉米)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猪至集市,盈千累万,船运至襄阳、汉口售之,亦山中一大贸易”。这表明当时(     
A.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根本变革B.三省交界处易于出现工商业市镇
C.高产作物利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玉米种植缓解了山区的人地矛盾
2022-12-26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泰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河南地”,“发诸尝適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秦朝统一的三个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四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政治制度和四项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023-0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与示意图进行分析,据此可知,当时(     
A.神权至高无上B.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
C.皇权唯我独尊D.宗法礼乐制度尚未定型
6 . 据古籍记载,夏、商、周三朝不断有接待“四夷”的活动,如“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周朝还专门设立“象胥”这一职官,负责接待四方使节和诸侯宾客,“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上述现象表明(     
A.内外服制度的历史悠久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中央王朝注重与周边民族交流D.各民族之间实现了和谐与平等
7 . 下表为不同金文文献关于西周中期以后土地交换程序的记载及说明。这反映出当时(     

篇目

土地交换程序

说明

卫盉勘定边界、盟誓、绘制地图、史官制书天子遣官员参与
五祀卫鼎勘踏边界、立陇起界、到场给付受田、设宴迎接、赠送礼品天子遣官员参与
格伯簋议价、订立契约、史官制书、勘踏边界﹑盟誓史官主持书约的制作,只做记录,不表达意见
散氏盘勘定边界﹑绘制地图、史官制书仅诸侯国双方人员﹔周王或官员完全不参与
A.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周天子权威日渐式微D.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A.证明三皇五帝确实存在B.是我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象征
C.说明君权神授源远流长D.是先民创造历史轨迹的反映
2022-11-24更新 | 406次组卷 | 3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巩固分层教学A层历史试题
9 .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2022-10-07更新 | 36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蚕桑丝织业,起源颇早,但直到东汉末年,仍仅见于少数个别地区,至唐朝,仅长江下游28州中,蚕桑区已达85%。其品种涵盖绫、罗、锦、纱等,纹理样式也由唐初18种增至中后期的38种,如《元和郡县图志》载:“自贞元之后,凡贡之外,别进异文吴绫……纤丽之物,凡数十品。”唐中后期,江南丝织业也改变“艺桑鲜而布帛疏滥”的境地,跃进全国最先进行列,其特殊、高级丝织品也成为宫中服饰的首选,甚至唐皇为此下诏:“禁断(江南)织造淫巧”。

——摘编自卢华语《唐代长江下游蚕桑丝织业之发展》

材料二   两宋时期,江南丝织品作为商品输出的记载尚未发现;元代,华北、四川等地的丝织业依旧发达;至明中叶,除江南之外,全国仅有少数城市还保留一些规模有限的丝织业,其中规模最大的潞州(山西),织机数约为9000张,年产潞绸约10万匹,仅相当于或不及江南一个大型丝织业市镇的织机数与产量。因此,明代商人携数千金购苏杭绫罗绸缎运销四川之事颇见于小说。16世纪以后,随着日本发现诸多银矿和新航路开辟,丝—银贸易成为中日、中欧、中美最重要的贸易之一,在清前中期以前,江南丝织品始终在这一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南京的“金箔织”更在欧洲市场上享有盛名。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江南丝织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丝织业的发展变化,并从政治、经济方面简述其影响。
2022-12-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